古代的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更新时间:2023-05-15 10:24:51 作者:知道百科

  古代的时候科举对一个人影响重大,只要在科举中取得名次可以说是光宗耀祖,那么科考和高考相比起来,哪一种更为公平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古代的“高考”难度非常大,程序繁多,光是大的考试,其完整程序就有三级:乡试(省)→会试(中央)→殿试(皇帝),当然各个朝代也略有不同。

  乡试是科举的第一级大考,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但并不是所有考生都有资格参加乡试的,首先你得通过童试成为秀才,然后再通过岁试、科试,接下来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通过乡试就能成为举人,复读了20年的范进就是卡在这个坎上过不去,才会在中举后太兴奋疯了。举人之后可以参加会试,会试需要去京城考,所以古代才有“进京赶考”一说。

  通过会试后就成为了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最高级的考试殿试。殿试的考场设在皇宫,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殿试的考生就是进士,进士分成三甲,一甲进士极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同进士出身,一甲进士极第只有三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进士差不多有百十来个,三甲进士二三百个。

  把这些贡士们分个一二三等,有一个成语叫连中三元。这三元指的就是举人乡试第一名解元,然后礼部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连中三元就是参加科举考试都是第一名。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能连中三元的,也就十几个,一个朝代几百年只有几个人,可以连中三元。

  古代没有毕业这一说,考中了秀才就是有了功名,没有考中就还是童生。多大岁数考中秀才就多大岁数摘掉童生帽,所以那个时候就会出现爷爷和孙子一块儿提着考篮进考场。

  虽然相比现代,古代科考更注重文学类,考试内容也非常多,比如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就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经、进士两科作为唐代科考的主要科目,只要想走上仕途的古代文人基本都要考。而考这两样科目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呢?你可能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大约40多万字的文史资料。

  由于科考内容繁多,也就出现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比起明经,进士还要难考得多,五十岁能考上就算年轻有为了。后来名垂青史的唐朝诗人里,进士考试落榜的一抓一大把,如“诗圣”杜甫也没考上。

  在古代,即使参加了终极考试——殿试,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唐末诗人罗隐,因为长得丑,“十试不第”;而被誉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因为长得丑也屡试不第,直到65岁才谋得一个国子助教的小官;明朝时,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做殿试官,原定状元郭翀就因为相貌不够惊人,被朱元璋弃选,转而钦定了外貌气宇轩昂的吴伯宗为状元。

  古人的科举考试要追溯到隋唐时期,它历经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考试制度。看过古装剧的人“世袭”这个词不会陌生,即在朝为官的大臣,所受的官职、俸禄,受封的土地,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爷爷传给父亲,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就导致了有才能的人无法得到重用,不能报销国家,直到隋唐时期,这一现象才得到改善,科举考试应运而生。在科举考试制度下,全国考生不分地域,可以凭借自己才华,公平竞争,进入了良性循环。寒门学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也有机会改变命运,谋得一官半职,造福一方百姓。

  古代考生交完试卷后,考官不能直接观看,为了防止某些官员任人唯亲,所有试卷都要经过专人一字不差的抄写一遍,再交由考官审阅。为了让考试更公平,如果家中有人坐了监考官,其所有亲属都不能参加此次考试,也是为了彰显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古代对于考分一样的考生,若难分仲伯,优先录用寒门学子。这一点虽然是不成文的规定,但确实让出身寒苦的人得到了实惠。

  古代考试,考生进入考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从头发辫子到鞋底一一排查,甚至连屁股都在审查之内。考试过程不能擅自离开座位,对于浑水摸鱼者,一旦发现其作弊,面临的将是杀头。到了清朝时期,一些胆大妄为的考生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将事先准备好的手抄小书带入考场,对于这种藐视《大清律例》的做法,一经发现,很可能会株连九族。

  在古代,由于交通问题还有身体问题,许多人都没法参加科举考试,而高考却没有这样的难题,学子不用跋山涉水去参加考试,也不会因为身体问题,禁止参加高考,只要你想,就能考,相比之下,现代高考就公平多了,评分标准简单,用分数说话,阅卷过程也比较公平公正。

为您推荐

鳌拜被抓的时候,为何会质问康熙呢?

  鳌拜最后被康熙逮捕的时候,为什么会厉声反驳康熙,让康熙也不得不让步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鳌拜有多厉害  在皇太极还在位的时候,鳌拜就早早

2023-05-15 10:21

田氏代齐”后,田氏没有选择更换国号,是为什么?

  战国初年,陈国妫姓田氏后代取代了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这一事件被称为田氏代齐。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早在公元前1046年

2023-05-15 10:21

曹操是奸臣还是英雄?该怎么评价他呢?

  三国中对曹操的争论一直存在,有人认为他是一代枭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汉贼,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曹操的才华在早小的时候

2023-05-15 10:21

古代当兵有哪些好处 当兵有没有强制性要求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当兵要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打仗并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作战,在冷兵器时代,更多的是通过人力物力财力取胜的,尤其是一直兵力强劲的

2023-05-15 10:19

王安石和苏轼是同一个时期的文学家,俩人关系怎么样呢?

  王安石和苏轼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但两人关系却不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生平成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2023-05-15 10:19

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 古代犯罪是不是基本抓不到人

  社会治安是古往今来评价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个地区有在逃通缉犯,这个地区往往是人心惶惶,百姓提心吊胆,更谈不上安居乐业。为了归安社会,势必要将犯人缉拿在案

2023-05-15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