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短暂的帝王之路:他的42天统治带来了六件导致他走上绝路的重大事件
2024-01-18
更新时间:2024-01-18 21:47:01 作者:知道百科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短暂的帝王之路具有让人瞩目的传奇性。然而,他的统治只持续了短短42天,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导致他走上绝路的重大事件。从庙号改变到草菅人命的大规模屠杀,这些事件不仅让人震惊,也揭示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本质上的局限性和对于政治和军事的不足。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李自成未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最终导致了他的王朝的迅速覆灭。
1644年4月25日,闯王李自成趁着夜色,大摇大摆攻进了紫禁城。闻听此讯,年仅33岁的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只能绝望自杀。
直到三天后,李自成的部下才在煤山上,发现了披发覆面、光着一只脚的崇祯尸首。
临死前,崇祯给李自成留下了一封“血诏”: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文武可杀,但勿劫掠帝陵,勿伤百姓一人。”
对此,李自成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故主的悲戚,更有对未来的欣喜,他终于成了这紫禁城新的主人!
可让李自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攻城略地、血战沙场17年,最终却民心尽失、只能当42天的皇帝。
在这42天里,李自成到底做了哪些“不得人心”的事呢?
一、让“严肃军纪”成了一纸空文进入京城后,李自成立马意识了到治安的重要性,于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了一道军令:
“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为了安抚民心,他还命士兵四处张贴吿示:
“大师临城,秋毫无犯,敢有掳掠民财者,凌迟处死”。
对胆敢违令的将士,这种惩罚不可谓不重。
李自成虽然三令五申,可还是有人明知故犯。
一天,两个义军士兵明目张胆抢劫了一家古玩店。
店老板一怒之下将这两个人告到了府衙,李自成听说后,亲自下令将这二人在示集上凌迟处死,官兵为之震动,之后很长时间,京城秩序如常,百姓们也照旧安居乐业。
可惜,好景不长,李自成手下有两个非常信任的大将——刘宗敏和李过,这两个人对李自成的军令非常不以为然。
他们不仅公然违抗军令,还带头抢劫城中百姓的财物。
百姓们民怨沸腾、对义军也再没了之前的好感,李自成听说后大为震怒,特意召来刘宗敏问罪。
谁知,刘宗敏竟不屑一顾地说:“我们一起浴血奋战数十年,现在皇帝让你做,兄弟们只得些金银财宝、娇妻美妾,难道还不应该?”
李自成被怼的哑口无言,他虽然已成了名义上的一国之君,但骨子里还是改不掉江湖义气、流寇习性!
这,不仅是李自成一人的缺陷,更是整个大顺军的缺陷!
从文献记载来看,刘宗敏、李过等大将,压根就没有“君臣”的概念,他们在面见李自成时,不仅不下跪,没有君臣之仪,竟直接称呼李自成为“老李”!
这样的君臣关系,恐怕从古至今,找不到第二个!
“义军内部派系林立,伪大将如李(过)、刘(宗敏),各自为雄,目无贼主,面称老李”。——《流寇长篇》
在刘宗敏、李过等人看来,打下北京城,是大顺军将士们拿命换来的,跟只动动嘴皮子的李自成没多大关系,所以,这些人对李自成更多的只是面上的尊敬。
李自成深知这一点,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即便再愤怒,也不敢真将刘宗敏、李过等人“军法处置”。
久而久之,李自成立下的军法就成了一纸空文,再也没人愿意遵守了。
李自成进京后干的第一件事,让京城的老百姓看清了大顺军的真面目,人们对他们的态度由先前的支持,逐渐转为了反对。
二、薄葬崇祯,寒了明朝遗老的心在这件事上,李自成的局限性体现得更为彻底。
在发现崇祯皇帝的尸首后,李自成贵为大顺军首领,仅拿出两贯钱,命太监买了一副柳木棺材,用土块当枕,草草收敛了崇祯。
其场景之凄凉,文武百官看了纷纷掩面哭泣。
“未时,逆贼发钱二贯,遣太监市柳木棺,枕以土块,停于东华门外施茶庵,覆以蓬厂。有两僧诵经,老太监四五人;王太监极薄一棺,亦在其旁。百官莫敢往哭。”——《明季北略》
襄城伯李国祯与兵部郎成德,实在看不下去,就联合群臣向李自成上疏,请求厚葬崇祯皇帝。
李自成满口应允,但也只是给崇祯皇帝的棺材外加涂了一层红漆,给崇祯重新换了一套衣服,让他头带皇冠、腰束玉带、脚穿金靴入葬,而已。
由于崇祯生前没有建造陵寝,李自成也舍不得花钱另造。
最后,只能将大明崇祯皇帝与周皇后,草草合葬于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中。
“以丹漆殡先帝,点漆殡先后。加帝翼善冠,衮玉渗金靴;后袍带亦如之。……草草掩葬,凡从逆官往拜,贼亦不禁,然至者甚少。”——《明季北略》
由于李自成下发的经费不足,昌平县官员只得联合当地乡绅,捐了200两银子,这才购齐祭祀用品,给了崇祯最后的体面。
崇祯,作为大明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无亡国之行,却有亡国之命 ”,本就颇受百姓和百官们同情,再加上,他的葬礼如此草率,更加重了人们对这位皇帝的无限感怀。
与李自成的做法截然相反的是,清军入关后,不仅以隆重的帝礼,重新改葬崇祯于思陵,还诏令天下臣民,为崇祯服丧三日。
两相对比之下,更显得李自成气量狭小。
就在百姓们对李自成议论纷纷的时候,李自成又自毁长城、发布了一条“自毁长城”的诏令:
所有勋戚文武官员,都要在本月21日上朝,愿意做官的,“量才擢用”,不愿意做官的,可以“听其回籍”,想回家就回家。
原本,这是件好事。
然而,当文武百官兴冲冲地来到大殿时,却发现被骗了。
李自成不是给他们官做,而是想让他们掏钱“助饷”。
三、威逼官员捐资助饷,得罪了整个官僚集团让官员自掏腰包助饷,这事不止李自成一人干过。
在李自成攻进北京前,崇祯皇帝也曾召集群臣捐款“助饷”。
谁知,内阁首辅陈演、国丈周奎等人率先表示家无余财,无力助饷,崇祯面前的大红人都这样说了,下面的官员纷纷捂紧了钱包,谁也不愿出头“为君分忧”。
崇祯皇帝低三下四、给官员们说尽好话,最后只换来了20万两饷银。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李自成别出心裁,压根就没给官员们拒绝的机会。
为此,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分派“助饷”金额。
李自成按照官职的大小,专门制定了一个“助饷”的标准:
“内阁十万,部院、京官、锦衣卫将帅七万,科道、吏部郎五万、三万、翰林一万,部曹千计,勋戚无定数。”
“助饷”金额少则千两、多则十万,这对官员们来说,无疑于割他们的肉。
所以,刚开始,愿意按这个标准掏钱的人,寥寥无几。
李自成也不生气,因为他一早便想好了后招。
第二件事:官员们要么拿钱,要么拿命。
为了尽快筹齐军饷,李自成授意李宗敏,赶制出了5000副夹棍,这些夹棍上不仅带有棱刺,还有铁钉相连,手足只要往里一套,骨头立即被夹得粉碎。
凡是不按标准拿银子的官员,李宗敏就把人往死里折磨。
内阁首辅魏藻德因拿不出十万两银子,被夹棍夹了五天后,气绝身亡,李宗敏仍不肯罢休,又继续对他儿子用刑。
结果,魏家倾家荡产,才勉强筹齐1.7万两银子。
礼部左侍郎丘瑜,从不贪污受贿,是真的家无余财,刘宗敏依旧对他百般毒打,丘瑜走投无路,只得服冰片自杀。
“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凡拷夹百官……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明季北略》
国丈周奎受不住刑,主动交了家底,李自成光从他府上就搜出了50多万两白银。
渐渐地,官员被搜刮地差不多了,李自成就把“助饷”的范围扩大到富商、甚至平民百姓头上。
很快,满城百姓,家家空室,连日常生活所需的马骡铜器,都被抢劫一空。
这一来二去,局势就失了控。士兵们不仅劫掠成风,还“奸污妇女,去来无定”,到后来甚至“ 降官妻妾俱不能免。”
整个北京城人人自危,大顺在得罪了整个官僚集团后,又彻底失去了民心。
据统计,李自成在北京的这42天时间里,共劫掠白银7000万两,其他珍宝无数。
后来,李自成撤出北京,这些巨额财宝也跟着不知去向。
直到今天,李自成的宝藏依然是个谜。
四、纵情享受、充实“后宫”崇祯自杀后,紫禁城里没来得及逃脱的妃嫔、宫女,都成了大顺军将士的“猎物”,这些可怜的后宫女子,要么被凌辱致死,要么被当做赏赐,赏给了有功将士,其中每个将领,可分得宫女30人。
其中,相貌最为出众的杜氏、陈氏、窦氏,便被献给了李自成。
这其中,有一个叫“窦美仪”的明朝宫女尤为受宠,李自成还特意将其封为“窦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李自成开始沉迷于享乐后,他手下的将士们也失去了约束,大将刘宗敏住进了外戚田弘玉的大宅子,夜夜拥妓畅饮,丞相牛金星进京后也不再骑马,出入改为坐轿,出行的排场比亲王还要大……
“掌书宫人杜氏、陈氏、窦氏,为自成所取,而窦氏尤宠。号曰窦妃。又有张氏,亦嬖之。自成集宫女,分赐随来诸贼,每贼各三十人。牛金星、宋献策等,亦各数人。”——《明季北略》
此时的李自成,有钱、有女人、还有手下为自己卖命,开始飘飘然了。
五、纵容手下霸占陈圆圆、殴打吴襄,彻底得罪吴三桂明朝灭亡时,吴三桂身为辽东总兵,手握五万战斗力强悍的关宁铁骑,正在镇守山海关。
为了争取吴三桂的支持,李自成听说崇祯已经14个月没有发饷了,赶紧命降将唐通送去四万两饷银,并极力说服吴三桂归降大顺。
吴三桂欣然应允,当即把山海关的统兵权交给了唐通,自己则飞奔回京,准备觐见新主子李自成。
谁知,吴三桂刚到滦州,就听到了家仆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坏消息:
他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去了,他的父亲吴襄因不愿交“助饷银“,差点被人打死。
吴三桂顿时怒发冲冠,指天发誓道:“此仇不报,我吴三桂汪为人子!”
随后,吴三桂掉转马头直奔山海关而去,唐通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吴三桂夺了兵权,囚禁了起来。
李自成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招降吴三桂,结果事情做得太绝,反而把吴三桂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六、血战山海关、主力部队损失大半眼见招降吴三桂不成,李自成求功心切,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发兵山海关。
李自成希望能借此打一个大胜仗,好彻底消灭明朝的残余力量,大战在即,李自成本想派大将刘宗敏领兵。
谁知,刘宗敏十万个不愿意:“一起打下的天下,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
李自成不愿强人所难,只得亲率十万大军,发兵山海关。
1644年4月13日,吴三桂闻听此讯,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赶紧修书一封,向关外的清军将领多尔衮求救。
多尔衮开出了条件:出兵可以,但是你吴三桂必须率关宁铁骑降清!
吴三桂犹豫不决,他实在不愿降清,背负叛国的骂名!
4月21日,李自成发起猛攻,吴三桂力战不敌,只得答应多尔衮,正式剃发向清称臣。
多尔衮随即派出了六万满洲精锐,与吴三桂共同夹击李自成的大顺军。
李自成腹背受敌,战况开始急转直下,短短三天之内,李自成就损失了15员大将,八万主力,见败局已定,李自成只得下令撤军。
落败而逃的李自成恼羞成怒,随即斩杀了吴三桂全家30余口人。
然而,此举只能让人心更加不稳,李自成本想重整旗鼓、绝地反击,谁知手下将士竟纷纷弃城而逃。
1644年5月1日凌晨,李自成不愿坐以待毙,只能加入西逃的大军之中。
至此,李自成入主紫禁城后,做的六件事,全部以失败告终。
李自成从北京逃到西安后,又南逃至湖北, 最后在逃到通城九宫山一带时,突然暴毙而亡。
关于李自成的死因,至今众说纷纭。
有人说,李自成是自杀而死;
也有人说,李自成是被村民程九伯所杀;
还有人说,李自成是被当地村民误伤致死;
更有一种说法认为,兵败后的李自成,去投奔了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并在此终老,死后葬于青城苇茨湾龙头堡子。
李自成去世后,他的侄子李过接管了大顺军,大顺政权苟延残喘了几年,最终在清军的大力围剿下,全军覆没。
总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看懂了李自成的兴亡史,就明白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的可贵之处。
前期,他以区区“驿卒”的身份起家,靠勇猛、严格的军纪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让大顺军异军突起,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大明王朝,
然而,到了后期,他却贪图享乐、任由败坏的军纪和混乱的秩序,将大顺军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究其根源,在于李自成既没有定力抵御外界的诱惑和浮华,他也没有能力建立和维护一个新秩序。
这样一个领导人带领的军队,焉能长久?
以上就是李自成短暂的帝王之路:他的42天统治带来了六件导致他走上绝路的重大事件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李自成短暂的帝王之路:他的42天统治带来了六件导致他走上绝路的重大事件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