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 正月十五,新春的月圆花灯节
2023-11-14
更新时间:2023-11-14 15:03:01 作者:知道百科
元宵节,又称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盛名的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会点亮花灯、赏月、品尝元宵、舞龙灯,以庆祝新春的月圆之夜。这个节日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久远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在花灯节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形态各异的灯笼,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这些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艺的精湛。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美丽的节日之一,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促进家人之间的团聚,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欢欢喜喜闹元宵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青海元宵习俗知多少
看社火
社火是最为隆重而又具特色的青海民间传统元宵节目之一。演出规模大,时间长,几乎村村都有社火队。青海社火是青海劳动人民多才多艺的表现。赏花灯
说起正月十五,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逛花灯和过龙门吧~想必正月十五夜晚大家的主要活动是看花灯过龙门,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人们就行动起来,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到了元宵节之夜的夜晚,人们举烛掌灯,结伴而行。
特别是明清时期,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莲花灯、八宝灯、八角灯、高角灯、龙灯等。有时间的同学们可以去过龙门、看花灯~度过一个热闹、欢乐的元宵节!
跳茅火
还记得小时候~天黑时分,吃过晚饭,便迫不及待地找来稻草,在门前空地上沿一条直线间隔堆起十五个小草堆,点着火,然后人们排成队,依次从火堆上跨过,来回三趟。小孩跨不过去,就由大人抱着跨。三趟来回下来,通常是上气不接下气,火堆也快熄了。跨火堆也讲火候,跨早了火旺,跨不过去,甚至会烧着衣服或被烫着。来迟了,火焰将熄,烟大,熏得人睁不开眼,直咳嗽。尽管如此,小时候我们却乐此不疲,总希望元宵节早点来,天早点黑,以便展示自己闪转腾挪的功夫,现在想一想也是怀念不已。
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又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猜灯谜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
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去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元宵节,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监制:刘幸海
责编:寇荣编辑:冯丽晨、仲菁以上就是元宵节 | 正月十五,新春的月圆花灯节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元宵节 | 正月十五,新春的月圆花灯节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