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蹴鞠是怎么玩的?它的具体玩法规则是什么?
2023-03-12
更新时间:2023-03-12 13:09:12 作者:知道百科
蹴鞠是古代的民俗体育运动,被称为中国的古代足球。那么蹴鞠与现在的足球有什么不同呢?古代蹴鞠是怎么玩的呢?它的玩法规则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蹴鞠,“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所以“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民俗体育活动,在古代,“蹴鞠”又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距今二千三百年前,战国时期齐宣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时,在齐国都城——临淄,蹴鞠运动广泛开展,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赛制、规模和群众基础,已初步形成一种运动项目。由此可知,世界足球运动起源于临淄。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蹴鞠与现代足球有什么不同
蹴鞠是古代的足球,足球一般指的是现代足球,两者存在的前提和意义不同,前者是供达官贵人休闲娱乐所用,后者是竞技比赛所用。最明显的区别是规则不同,前者趋于娱乐,以达官贵人之喜好为准则,后者有严格判罚标准。再者就是球不一样,蹴鞠是外包皮革、内填米糠的球。现代足球比赛用球为圆形,它的外壳用皮革或其它许可的材料制成,在它的结构中不得使用可能伤害运动员的材料。对圆周也有严格的要求,球的圆周不得少于68厘米或多于71厘米。球的重量不得多于453克或少于396克。充气后其压力等于0.6一1.1 个大气压力(海平面上),即相等于600-1100克/平方厘米,在比赛进行中,未经裁判员许可,不得更换比赛用球。
古代蹴鞠的玩法规则
蹴鞠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的蹴鞠怎么玩呢?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古代蹴鞠的玩法规则
1、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
2、玩蹴鞠的人分为两队,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12或16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
3、蹴鞠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球都由“球头”开出,传给“跷球”,然后按规则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传球,传球过程中,手不准触球,球不得落地,最后又传回“球头”,由“球头”射门,即将球射过“风流眼”。如果球触网弹回,只要不落地,本队球员可以将球接住,继续传球、射门。球射过“风流眼”,过者为胜。对方接球,也是按规定的传球路线完成传球,再传给“球头”射门。直到球落地为一筹,以进球多寡定胜负。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
蹴鞠胜负规则是根据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双方事前会商定一场比赛若干筹。比赛结束后,双方球员互相作揖,以示礼仪。得胜一方,可获得银碗、锦缎。而输掉一方的“球头”,则要接受惩罚:用白粉抹面,并接受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