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残暴本性:胡惟庸案解析
2024-03-20
更新时间:2024-03-20 11:21:01 作者:知道百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君主之一,但他的残暴本性却也备受争议。胡惟庸案便是一宗突显其残暴一面的案件。在这起案件中,朱元璋无情地处死了被控叛逆的胡惟庸及其全家,令人震惊。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朱元璋残酷一面的深入思考。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在正式展开本文之前,笔者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小王出身于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以种地为生。小王上面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排名最末。小王的出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穷,家里几个姐姐早早就嫁人了,两个哥哥也没有读书,老老实实以种田维生。按照父母的打算,等小王再大一点,也可以下地干活,再加上两个哥哥帮衬,过个几年,可以再给小王娶个媳妇。
这样的打算虽然普通、平凡,但细细想来也很幸福。奈何一年之后,一场史无前例的饥荒和自然灾害让小王的父母、哥哥相继饿死。为了能够活下去,小王找到了另一个村子的大伯,想要投靠大伯。
大伯家以收废品维生,自己家都养不活,但小王找上门来他也不能置之不理,毕竟亲戚一场。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给小王发了一个工作证,让小王自己出去收废品,收废品卖到的钱归小王自己所有。
小王从小到大没出过远门,但也知道大伯的意思,于是他带着那张工作证出门了。谁知,半路被黑道组织掳走,阴差阳错之下做了黑帮老大的小弟。靠着黑帮老大的名头,再加上从小爱冒险的性格,一无所有的小王在道上越混越有名头。
经过一路的打打杀杀,小王各项能力得到锤炼,黑帮老大越来越信任他。在一次重要行动中,小王替黑帮老大干掉了最大的死对头,这让黑帮老大很赏识他。可小王此刻却起了歹心,他对一路提携自己的老大动了手,自己坐上了老大的位置,并建立江湖上第一大帮派。
坐上“一把手”的位置后,小王并没有很开心。小王成名之前吃了不少苦头,那些过往成了他生命中无法抹去的伤疤,于是他不许任何人提起他的曾经,更不许提起他收废品的身份。
与此同时,帮派内部高手如云,这让小王整晚整晚睡不踏实,他担心自己的位置坐的并不牢固,于是他先是把帮派里“二把手”的权力架空,然后随便找了个借口把“二把手”废掉。随后,他又找各种借口让帮派里小有权力的总管自己退休让位,有不服从命令的就直接动手杀害人家。即使这些人里,有很多他昔日的兄弟。
做完这些,小王还是不放心。他私下里培养了一批杀手,这些杀手武艺高强,只听命于他。杀手平常啥事不干,就在暗中观察小王手下的一举一动。
这让小王的手下很不满,于是他们密谋起来造反,推翻小王的位置。小王到死都不明白,他在很努力活着,上天还是要夺走他的一切。
听到这里,相信读者们已经明白,我讲小王的故事,实际上是让大家透过小王的影子看向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朱元璋。
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并没有成为一个英明、善良的君主。创建大明王朝后,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和朝中的大臣,还是对自己政敌,朱元璋很多所作所为都将人性的恶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是朱元璋的理念: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中国历史上,很多君王都有这个理念,像秦始皇,听信丞相李斯的话焚书坑儒。再或者,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了打压自己的政敌,真真正正灭了年羹尧的九族。
但无论是秦始皇还是雍正帝,他们都没有将这理念贯彻落实到底。唯独朱元璋,从他起步到登上皇位开始,一直坚持着这个信条。
让我们以明朝重大事件——废除丞相制为例:
明朝开国大臣刘基是朱元璋的军师,曾在很多个重要、关键的时刻,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朱元璋度过难关。朱元璋登基后,封刘基为御史中丞,言官之首,相当于现在中央宣传部的一把手,代表了浙东集团的实力。
按理来讲,朱元璋应该善待这样一个身处高位的官员。奈何在一次次权谋中,刘基的才华让朱元璋觉得担忧,他始终担心有一天,刘基会将他的计谋用在自己身上。
一次淮西集团首领李善长(相当于现在部委一把手)的亲信李彬犯了事,被刘基抓了起来。因为朱元璋有很重的乡土情怀,所以李善长职位待遇其实比刘基高。于是他找到刘基,希望保住李彬。
但刘基软硬不吃,仗着有朱元璋撑腰,硬是要了李彬的性命。李善长大怒,召集群臣一起向朱元璋控诉刘基。
这迫使刘基不得不离开现在的岗位,但在离开之前,他把自己的亲信杨宪提拔上来,接任自己的职位,对李善长发起进攻。
在杨宪的攻击之下,朱元璋渐渐对李善长失去了信任。为了保住自己在朝中的权势,李善长提拔了自己的老乡胡惟庸和杨宪抗衡。
意识到浙东集团在朝中势力日渐强大,朱元璋渐渐对刘基起了疑心,随意找了个借口,打发刘基辞职退休,趁刘基病重之际,派浙东集团的死对头胡惟庸去照顾刘基!
让胡惟庸去照顾刘基?!这显然是嫌刘基嘎的不够快!果然,胡惟庸到了刘基的家,就暗中指示随行的医生(注意这点,给刘基看病的医生都是胡惟庸自己带的,胡惟庸安的什么心大家一看便知)毒死刘基。
刘基的死代表着浙东集团在朝中彻底垮台,胡惟庸失去对手,成了大明王朝的丞相,权利和野心日渐膨胀。朱元璋察觉到胡惟庸的猖狂,但却任其野心蔓延,直到胡惟庸在朝中权利达到顶峰之后,朱元璋便借口胡惟庸杀死马车夫一事(胡惟庸儿子坠马身亡,一怒之下,胡惟庸杀死马车夫泄愤),一举将胡惟庸乃至背后强大的淮西集团铲除。胡惟庸为了保命,便密谋造反,但还没开始行动,便被自己的亲信告发。
胡惟庸被诛三族,其同党和参与密谋造反的人同样被牵连处死,包括那个告密的亲信,这就是历史上的“胡惟庸事件”。
同时,朱元璋还借这个事,废除沿袭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度,取消了中书省的设置,安排机构分流人员,将所有大权囊括到自己手中。
让我们再来复盘一下“胡惟庸事件”,所有的节奏看似都是被当事人推着走,但其实越到后面我们越能察觉出不对劲。朱元璋生性多疑,自私敏感,为何能按兵不动容忍胡惟庸长达七年之久?胡惟庸背后的淮西集团势力庞大,为何朱元璋轻而易举就能摧毁杀掉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为何朱元璋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毫无阻碍?
结合整个事件来看这三个问题,答案真的细思极恐,整个“胡惟庸事件”都是朱元璋的一个阴谋,目的就是削弱朝中强大的势力,将权利掌握在自己一个人手中!
无论是淮西集团还是浙东集团,在朝中的势力都让朱元璋很忌惮。如何不动声色,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这两股势力,朱元璋想到的办法是让他们自相斗争、自相残杀。
所以即使刘基曾为他打下明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李善长对朱元璋心怀敬畏,他们最终都会成为这场棋局的牺牲品。
至于胡惟庸,他只不过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一个借口。就算没有胡惟庸,也有张惟庸、李惟庸。胡惟庸在丞相位置上待了七年,七年时间里,她贪污受贿、拉帮结派,各种恶事做尽,朱元璋看在眼里,一言不发,就是等待一个契机。在这个契机来之前,他要让胡惟庸的野心得到充分膨胀,然后一举铲除整个淮西集团。
所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朱元璋信奉的理念就体现于此!
这是一条很可怕的理念,朱元璋从尸山血海中走来,一路打打杀杀,靠的可不是什么柔情大智慧,而是过硬的军事才能,还有绝对的狠心!
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善良都没有,就会走向两个极端,成为至高无上权力拥有者,或者成为阶下囚、刀下魂,毫无疑问,朱元璋正是前者。
当然,朱元璋的狠绝对不仅仅体现在对政敌上,他对朝中大臣的摧残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简单总结来讲就是一句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大家一看到这就能够明白我要说的是什么,没错,就是朱元璋对朝中大臣无限制的压榨。先是限制了大臣事业的发展,此前文章我们讲到过,因为明朝官员等级的设定,绝大部分官员的天花板是三品到四品官员。
这就导致了明朝很多优秀人才一生郁郁不得志,除了职级上不去,才华也无处施展。从武,明朝几位开国将军的下场死的死、退的退,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而且朱元璋在的时候,明朝江山还不稳固,动不动上战场、守边关,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从文,朱元璋下令推行文字狱,大兴八股文,严重限制了很多读书人释放才能。
事业上限制了各位大臣的发展空间,在俸禄和休假上朱元璋也是极为苛刻。
明朝的大臣们,只能休假三天,俸禄折算成人民币,最高官员(这里指的是三品四品官员,非一品和二品官员,一品二品官员都是朱元璋的子女亲戚或者亲信,年薪10万+)一年年薪连5万元都没有。对待官员贪污,朱元璋处罚的手段也是让人胆寒。
明朝很多刑罚,都是出了名的残忍。对待官员贪污,朱元璋最简单的处置方式,就是杀。拒不完全统计,明朝初期,光因贪污被杀死的官员就有好几万人。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来,明朝对贪污的标准肯定存在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明朝,张三帮了李四一个忙,李四给张三包了点粮食,也能构成贪污罪。因此,明朝的冤案也是出奇的多。
如果光是一死,对这些官员来讲,也许是一种解脱。但朱元璋怎么会是这么单纯的人呢?那些犯了罪,却罪不至死的官员,会被拉出来继续办理公务,等公务办完后,再让人家回牢狱里继续受刑。就算是要执行死刑,也得先处理完公务。
所以在明朝就出现了一个很怪异的现象,不少官员带着枷锁工作。死之前都要榨干人家最后一丝价值和尊严,这种损招也就朱元璋能够想出来了!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当官这么苦,不如早点退休回家养老。这个想法不错,不过大家忽略了一个前提,你想退休,就必须有人考进这个体制内,来接替你的位置。
而明朝科举制度的繁琐程度,比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还要难上十倍不止!首先要通过初试成为候补官员(举人),举人转正则要经过三次会试,考不过就继续后补,等以后朝中职位出现空缺就从举人里面再挑。后面的流程就不一一细说了,光这几项流程就够人熬个几十年了,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范进中举》,范进54岁才中举,喜极而疯。一生大好年华全葬送在科举制度上,而明朝有多少个范进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在明朝,想考进体制内,真的很难。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走不掉,拿着最低的俸禄,做着世界上最有风险的工作,时时刻刻担心掉脑袋丢性命,明朝的官员真的很惨。
如此看来,明朝覆灭的祸根从朱元璋时期就埋下了。列宁曾经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事情在后来的苏联也印证了一个同样的道理:对群众苛刻,必将被群众抛弃!
除了对大臣的摧残,朱元璋的敏感多疑也成了他心狠手辣的理由。
历史上每一任君王,似乎都有这个“多疑”这个特点。怀疑一切,对现实充满了不信任,然后做出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明朝的特务机构,胡惟庸案件牵扯很广,越来越多的人卷进其中,为了及时得到大臣之间的线索和信息,朱元璋设立了亲军督尉府(锦衣卫)和检校。别看名字都叫的挺正经、挺高大上的,这两个单位其实就是明朝的特务机构。
我们在恐怖片中,经常能看到一个恐怖情节,杀人犯或者变态躲进别人的家中或者床底下,暗中观察家中主人的一举一动。
其实这个情节在明朝真的很常见,时有发生,特务机构的专员们来无影去无踪,躲在大臣们看不见的地方,观察着大臣们的一举一动。
在没有相机和手机的年代,特务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就是通过画画和现场信息的记录。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朱元璋深信不疑。
同时,朱元璋在大臣面前也从不避讳自己知道他们一举一动的事情,他就是要让大臣们明白,不管在哪里都有他的耳目,大臣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最好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大臣们整日活在惶恐中,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每次看到历史,其实笔者有一个疑问:为何朱元璋对自己的大臣不信任,对这些特务反而很信任呢?
仔细研究了特务机构的组成,笔者认为,可能是这些机构的特务是朱元璋亲自挑选,并且没有任何实权,特务也没有特别的家世背景,都是社会三教九流之人,所以朱元璋才会如此信任特务机构。
当然了,朱元璋此举同样也给明朝的未来埋下了不小的祸根。在特务们的胡作非为之下,明朝冤案频出,不少名臣被错杀。明朝晚期,特务更是和宦官(太监)一起把持着朝政。外敌入侵,加上朝政不得安宁,明朝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说了这么多朱元璋的故事,其实朱元璋真的就一定是个坏人吗?不,在那个君主权利没有约束的时代,君主个人的对错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哪怕在今天法律健全的年代,好人和坏人之间的界限也很模糊。
关于朱元璋的讨论,几千年来也从未停止。对于一代君王,我们不能用单一的好坏来评判他的一生。
但是透过朱元璋的狠,我们看到了人性很多的恶。记得去年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人经常会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为难别人。人性有很多面,其中有很多的恶,这些恶可大可小,谈不上有罪无罪,在人性中很常见。如何去约束和抑制这些恶,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讨论朱元璋这个人时,也不要紧盯着人家那些黑暗面不放。平心而论,无论从军事方面还是在政治上的运筹帷幄,朱元璋都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
不同于元朝对百姓的压榨和剥削,朱元璋在的时候,大明王朝的百姓们还算安居乐业,没有了战乱,在政策的支持下,农业得到发展,元朝带来的创伤在慢慢抚平。按照朱元璋设定的制度,只要不发生战乱,百姓们一辈子都不愁找不到工作,不愁没粮食吃。
但历史就是历史,一个王朝的更迭会让许多的人、许多的故事消散。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冥冥中都是时间的玩偶。历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改变,制度也好,人们的看法也好,也许再过个几千年,对朱元璋、对明朝这段历史,后人又会有不一样的观点和认知。
以上就是朱元璋残暴本性:胡惟庸案解析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朱元璋残暴本性:胡惟庸案解析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