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土木堡之变”为什么没造成不幸?

更新时间:2023-05-05 10:55:09 作者:知道百科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六传至英宗朱祁镇,继位时年仅九岁。明英宗是一个冥顽不化的少年皇帝,始终受太监王振操纵,终因宦官秉政,酿成一场大祸。

  是时,朝廷无主,军队溃败,城防空虚,贵族官僚陷入惊慌失措之中,人民遭受战乱之苦。如何使明朝不亡,成为举国上下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转危为安,避免了一场山河破碎的灭顶之灾。分析其遇变乱而未酿成象北宋末年那样的家破国亡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立长君以绝敌望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八月,皇太后命J王朱祁钰监国,代皇帝总管政事。九月,文武大臣请求皇太后说:“皇太子幼小,难负重任,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安宗社。”九月初六日,J王接受太后谕旨,即皇帝之位,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明年年号为“景泰”。这一措施表明“明朝丧君有君”,决心共赴国难。

  于侍郎砥柱中流

  于谦,当时任兵部侍郎,毅然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土木堡之变”后的政局多赖其维持。当J王监国时,侍讲徐等主张迁都,于谦厉声驳斥说:“谁主张逃跑就应斩首。京城是国家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大势去了。大家还记得南宋的教训吗?”

    使明政府坚定了据守北京御敌的决心。于谦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敢于主持正义,惩治马顺等王振余党。吏部尚书王直对于谦无限感慨地说:“国家危难,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最近遇上这么多麻烦,虽有一百个王直,也是无能为力啊!”

  这年十月,瓦剌军队逼近北京城下,扎营于西直门外。于谦面对强敌,毫不畏缩,主张主动出兵,他亲自带一支军队出城,并命令关闭全部城门,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他号令严明,身先士卒,军心大振,经五天激战,瓦剌仓惶撤退,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持正义军民奋战

  土木堡之役,虽说是由于瓦剌使臣谎报使团人数,企图冒领赏品和求婚被拒绝而引起的,但明政府削减赏金和马价,拒绝也先(瓦剌首领)为子求婚,只是也先发动战争的借口,所以瓦剌方面是非正义的;而明朝军民抵抗瓦剌进犯,保卫京城,是正义之举,因而得到了全国军民的支持。如西直门激战时,居民都爬上屋顶,争投砖石击敌,喊声震天。一些文臣武将也表现出非凡气慨。如应天巡抚周忱献计运通州粮,及时制止了“焚粮以绝寇资”的消极措施,保证了京城军民的粮饷。

    大同总兵郭登以少胜多,功绩卓著。当时大同军队多战死,郭登初进大同接受关防时,土卒能战者只剩下数百人。他与士卒同甘苦,亲为士兵裹伤敷药,并慷慨地说:“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这样,将士同心杀敌,仅以八百骑打败了数千瓦剌军。

  所幸宦官不为患

  宦官兴安起了积极作用。宦官无代不为患,尤以明朝为最。明自成祖朱棣开始重用宦官,宦官势倾朝野。明英宗时的王振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可以事事不通过英宗,出语即为圣旨。

    明朝有个怪现象,有作为的士大夫,往往有宦官相助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譬如于谦,如没有宦官兴安的大力鼎助,想为国立功是很难的。

以上就是明代“土木堡之变”为什么没造成不幸?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明代“土木堡之变”为什么没造成不幸?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陆逊是如何火烧连营破刘备?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一时传说纷纷,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汉中王刘备还真的为献帝举行了丧礼。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理应接替皇位。公

2023-05-05 10:51

什么战争给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

2023-05-05 10:51

周瑜打黄盖是空穴来风?

导读: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

2023-05-05 10:51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战争是怎么样的?结果怎样?

  汉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十二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春,项

2023-05-05 10:51

春秋时期的长平之战赵国到底有什么赢面?

  战国末期可以说是秦与赵的争霸史,在历次交战中,赵国取胜的记录还多于对方,而赵与秦此消彼长的分界线在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262年,双方为争夺上党而发生冲突,

2023-05-05 10:51

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形成了土木堡之变?

  15世纪初,蒙古族自元顺帝率蒙古贵族逃出大都(今北京)后,继续统治塞北地区,史称北元。洪武后期(14世纪末),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  鞑靼为明朝对东蒙古的

2023-05-05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