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元璋在祖训中列出15个不征之国?非因无需征服,而是无必要征服
2024-04-16
更新时间:2024-04-16 14:25:01 作者:知道百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祖训中明确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这并非因为这些地方不值得征服,而是因为他认为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并没有必要动辄发动战争去征服这些国家。朱元璋的这一战略观念体现出了他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战争成本和资源损耗的深刻思考和节制。这种稳健务实的策略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历史上诸多皇帝中,朱元璋绝对称得上是最卓绝的一位,他不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且还是历史上诸多开国皇帝中难度最高的一位,堪称“地狱”模式;六代佃农,开局一个破碗,结果却是各路人才纷纷来投,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在一统江南后,挥兵北伐蒙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北伐成功的王朝。在推翻蒙元,收复中原后,朱元璋并没有因此而停手,他派部下继续四处用兵,陆续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此后朱元璋励精图治,一面用重典治国,一面大力恢复生产,紧抓教育,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不过在外交上,朱元璋却是很让人意外。
朱元璋共计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并且还把这十五个不征之国列入了《皇明祖训》中,原话是这么说的: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这十五个不征之国分别是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这等于是将当时东亚以及东南亚的国家全部包含其中了,此外还有南亚的部分国家。
可以说,这十五个国家都在明王朝的攻击范围之内,但朱元璋为何要将这十五个国家列入不征之国呢?很多人认为这是朱元璋仁义,不介入他国内政,更不贪恋别国疆土;但这未免把朱元璋想得太好了,要说野心,朱元璋可是不弱于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他可从来不是一位仁义的皇帝。那他为何要将这些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呢?
其实朱元璋自然看得通透,明王朝的疆域已经够大了,几乎已经到了朝廷控制的极限,如果再大,也是无力管辖;而且在他留下的祖训中也将原因说的很清楚,这周围的十五个不征之国,要么过于贫瘠(朝鲜半岛),要么隔着海(日本及东南亚岛国),要么太过偏远(南亚国家)。所以一旦要出征的话,必定会耗费大量的军力,真的是得不偿失。
很多人觉得,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等中南半岛可以去征服啊,征服了干嘛?耗时耗力不说,还得不偿失;就比如在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就曾因安南国入侵而发兵攻打安南国,并顺利吞并了安南国,结果呢?由于安南地区独立已久,视明朝为侵略者,各地多有反抗,明王朝为了维持在安南的统治,不得不派重兵镇守。
在明宣宗继位后,采取全面收缩战略,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撤销交趾布政使司。虽然收缩,但对安南的文化输出却从未停止,所以后来安南内部动荡不堪时,主动要求归附明王朝,直至明朝灭亡时,安南始终都是明王朝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的地位存在。
此外,还有朝鲜,朝鲜对明王朝一直毕恭毕敬,虽然没有像安南那样直接并入明王朝,但也差不多了。其实不得不感叹朱元璋那卓绝的智慧,至少远超他的儿子朱棣,以强大的国威震慑周边各国,以势逼人,不断向他们进行文化渗透;软入侵比武力征服虽然慢得多,但不仅安全,而且一旦征服后,就是彻底征服,不至于费心费力的镇压;可惜,如此完美的政策,却被后来的皇帝们玩崩了。
以上就是为何朱元璋在祖训中列出15个不征之国?非因无需征服,而是无必要征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为何朱元璋在祖训中列出15个不征之国?非因无需征服,而是无必要征服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