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的历史,改编了世人皆知的“四大名著”,你知道吗?
2023-12-30
更新时间:2023-12-30 19:37:01 作者:知道百科
自古以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封神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然而,在八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名著也不断地被改编、演绎和创新,让它们焕发出新的魅力。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舞台剧、动漫等,这些改编作品展现了多元的视角,催生出更多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这样的改编使得这四大名著能够不断地跟时代发展保持紧密关联,成为了受众们喜爱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篇古典长篇小说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为什么我们要选取这四种书称为“四大名著”,而不选个五大、六大名著呢?按照成书的先后顺序为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但您知道吗?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其实历史年头并不长,现在的“四大名著”称呼的由来,至多追溯建国后,到今天,最多也不过八十来年的历史。
中国人是很喜欢以数字来概括的。古人就喜欢把若干部书放在一起,冠上一个总称。
明朝王世贞,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称为 “宇宙四大奇书”;
明朝冯梦龙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
清朝金圣叹,又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评为“天下六大才子书”;
民国时,胡适则说:“吾国第一流小说,古唯《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
这些说法里,虽然有的也把四种书放在一起,但都没有“四大名著”的说法,四部著作也不是现在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是出版商为宣传书籍而创用的一个词语。1919年2月14日《申报》刊载广告,号称“四大名著特价六折”,列的四大名著简介,分别是《廿五史弹词》《随园诗法丛话》《金圣叹、陈眉公才子尺牍》《唐诗白话解。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报刊上不断出现四大名著一词,但基本上都是广告套语,具体内容经常变化,始终不是一个专有名词。1947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刊载,“政治书籍中以毛主席四大名著及陈伯达之‘中国四大家族’等书最受读者欢迎”。毛主席的“四大名著”,即《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到1966年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印数少的近三百万,印数多的超过五百万册,是当时古典文学类图书中印量最大的几种,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文革期间,这四本书的印刷受到封禁。
1971年,周总理指示部分小说开始重新印刷。作家沈从文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到:“传说廿八种旧书解禁中《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著作,为加点新注解供编注参考”。沈从文把《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本书称作“四大著作”,这和现在的“四大名著”的说法已经一致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四大名著”的说法已经相当流传。在一些文学理论作品里,开始用四大名著来代指这四本书。正式使用“四大名著”名义出版这四本小说,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四大名著”成为专有名词,专门指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本书,至少是在1949年后,伴随着这几部书的大范围传播,并开始定型。当然,这种专有称谓是不是完全正确,也就是这四本著作是不是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水平孰高孰低,本没有绝对的标准,读者爱不爱读,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比如小编就爱读《三国演义》,不知读了多少遍,《西游记》却是只在小时候读过,《红楼梦》则到现在也没有通读过一遍,反而是《金瓶梅》,倒是反复读过。但今天,“四大名著”已是专有名词,一提到“四大名著”,大家都知道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