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该吃什么食物?这些食物对人体有哪些功效?
2023-07-28
更新时间:2023-07-28 10:45:59 作者:知道百科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的2月19日前后,也就是太阳移至黄经330°时就标志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雨水”到来后,天气开始变暖,冰雪逐渐消融,降水也随之增多,降水的形式也由降雪逐渐过渡到降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黄河流域,也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雨水一般是气温升至0℃的标志。通常来说,雨水前气温低于0℃,天气寒冷,降雪为主,鲜有降雨。雨水过后气温升到0℃以上,降雨称为主导,降雪逐渐减少。
而在南方,此时的平均温度已达10℃以上,鲜花绽开、绿意盎然的春天事实上已经到来。但雨水季节冷空气仍然活动较频繁,不时会有寒潮出现。这种“倒春寒”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威胁,因此雨水时节仍需注意防寒保暖。
同时,这个时候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加快,机体的阳气随之升发、消化食物的速度加快,所以,雨水时节的养生保健,重在调养脾胃。
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进食饼干等干硬食物。因为干硬食物不仅不好消化,还可能给胃黏膜造成损伤。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时应以流食和松软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最后,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吃辣,放燥热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此时的天气寒中带湿。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往往预热壅阻。此时若吃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预热让人想吃凉东西,但吃凉过多,则会使脏腑为湿寒所伤,出现胃寒、腹泻等症状。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以中庸为原则,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热之物。冷饮、辣椒都是应当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别是白酒。
高蛋白,御春寒
雨水时节还属于早春,寒流经常光顾,昼夜温差也较大。在寒冷的条件下,人体内的蛋白质加速分解,从而使人的抗病能力降低。所以,此时人体就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应对寒冷。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等含有较高的热量和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此时应该多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此时饮食也应该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牛奶、酸奶、蛋类都是比较合适的食物。
总之,此节气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以补充人体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错的蔬菜,少食油腻之品。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应少吃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要有规律,不宜过饱;食物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厚味;营养均衡,不偏食,多食五谷杂粮;禁食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不要勉强饮食,如果不渴却强饮则伤胃,不饿而强迫进食则伤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