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会在清朝禁毁

更新时间:2023-05-10 11:45:26 作者:知道百科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关于明史研究专著,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非常有名,《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就出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

  宋应星是江西奉新人,自幼聪明不凡,史载“数岁能韵语”,有过目不忘之才。1615年,宋应星与宋应升来到省城南昌参加乡试,两人脱颖而出,宋应星高中第三,宋应升高中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但两人运气可能就此用完,在之后的京城会试中,两人屡战屡败,一直名落孙山,最后在崇祯初年绝了科举念头。

  科场失意,却是世界的一大幸运。

  从崇祯初年至崇祯十年,宋应星平淡生活却给世界带来了一本辉煌巨著——《天工开物》。1637年,崇祯十年,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年份,欧洲近代科学奠基人笛卡尔出版了《方法论》,东方宋应星出版了《天工开物》,东西方同时出版了影响世界的两本书。

  晚明时期,中国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等都不落后于欧洲,当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产生时,一方面出现人性解放,《金瓶梅》等的使劲小说流行说明出现了人性解放思想浪潮,一方面各种科技书籍的出世,既是实学思想的推动,又是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应运而生。

  令人感叹的是,这两本伟大之书的命运截然不同,《方法论》在之后掀起西方科技革命浪潮,《天工开物》却在清朝惨遭禁毁。

  1637年的明朝兵荒马乱,《天工开物》在国内的销量并不好,也没有引起轰动。清朝初年,一个叫杨素卿的福建书商将之包装成畅销书,《天工开物》开始在南北各地流通,而且成为向国外出口的书籍之一。但不久之后,这本书就突然销声匿迹,完全绝版。

  乾隆年间,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从文化书籍源头掐灭反清思想,巩固满洲统治权威,于是乾隆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来了一次全国图书大审查,在这一次史无前例的浩大的伟大的文化工程中,许多原先流传世间的书籍,就无缘无故地失踪了。

  严格说来,清朝并未禁毁《天工开物》,只是没有被收录于《四库全书》。但问题在于,《四库全书》是囊括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天工开物》不被《四库全书》认同,就等于被抛弃了正常书籍的身份地位,而且乾隆年间文字狱最为严重,因此《天工开物》实际就等于被禁毁了。

  《四库全书》之所以不收录《天工开物》,原因有三个:一是清朝对科技书籍兴趣不大,还将之看成“奇技淫巧”,不予重视;二是《天工开物》中有一些“北虏”、“东北夷”等字样,属于明朝人的正常描述,但刺痛了清朝统治者的神经;三是宋应星之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好友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

  因此,《四库全书》的官方态度,表明《天工开物》是一本政治不合格的书籍。官方不收录,民间私下印刷流传行不行?不行!因为清朝连续多年文字狱,尤其乾隆更是多次制造文字狱,民间已经风声鹤唳,对模糊不清的敏感书籍都不敢印刷、家里不敢藏留,更别说对《天工开物》这种明确的政治不合格的书籍。

  于是,没有书商敢于印刷售卖天工开物,很多人家不敢私藏这本“反书”,甚至看都不敢再看一眼,赶紧将之烧毁。最终结果的是,《天工开物》在中国消失了200余年。

  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遇冷,却在国外大火。

  十七世纪,《天工开物》传到日本之后,很快就火得一塌糊涂,不断被再版和重印,日本甚至还因此流行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将之奉为“植产兴业”的指南。

  十八世纪,《天工开物》传到朝鲜之后,也一度引起热潮,比如朝鲜思想家朴趾源在游记《热河日记》中就隆重推荐了《天工开物》,十九世纪朝鲜不少科技书籍中多次引用《天工开物》。

  与此同时,十八世纪之后《天工开物》传到欧美,迅速被翻译成12国语言。欧洲学者称,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则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天工开物》对欧洲的影响之大超乎想象,笔者举三个例子。

  1,十九世纪时,欧洲已有蚕桑技术,但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导致生丝大量减产,而《天工开物》却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丝业提升显著。

  2,当时欧洲工业虽然发达,但农业却很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犁设计的也非常原始。而《天工开物》中有中国的播种机与更高效的犁,因此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欧美现代播种机,其实最初原型就在中国,因此别说中国对近代科技发展没有贡献。

  3,当时欧洲已经知道造纸术,但却一直以破布为原料单一生产麻纸,《天工开物》让欧洲人懂得了以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等。

  总之,欧洲近代科技发展,绝非全部是欧洲人的成果,而是吸取了全人类的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其中中国数千年的手工业技术对欧洲影响甚大。

  明朝晚期,中国文人士大夫中掀起一股实学潮流,通过田野考察、收集整理、记录数据、归纳分类等方法总结前人技术,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不再将科学技术简单的视为“奇技淫巧”,所以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综合性科技书籍,《天工开物》是这股实学潮流的集大成者。

  如果晚明这一思潮继续传承发展下来,中国近代未必不能走上类似西欧的科技文明之路,未必不能与西方一争长短。可惜,清朝建立之后,晚明重视科学技术的潮流就逐渐被掐断了,《天工开物》的命运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两个王朝的不同品格。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明朝继续传承下去,依然会遭遇近代百年屈辱,甚至比清朝还要糟糕,其实这一观点至少就忽视了晚明思想界的浪潮。

为您推荐

东吴情况和南宋情况十分相似,东吴为什么没统一天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吴和南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吴和南宋的状况那么相像,东吴为何没有能一统天下的机会?东吴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东吴自始至终都没

2023-05-10 11:42

最终统一六国的为啥是秦朝?事实是什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战国时期,除了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之外,山东

2023-05-10 11:42

秦始皇灭六国时,刘邦在做什么呢?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然而,秦帝国在第二代就灭亡了,而西楚的项羽霸主杀了景英的姓氏。自从孝公改革以来的所有成就都被彻底抹杀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秦朝最大的贡献,是为后人

2023-05-10 11:42

黑猪怎么养殖

1 黑猪是一种生长能力较强、抗病能力高、繁殖能力强的中小型猪种。因其肉质鲜美,所以在市场上有很高的价值。2 在黑猪的养殖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好品种。每个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2023-05-10 11:42

假如曹叡并没有早逝,能否更改三国的历史?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可惜的是他年仅三十六岁就病逝。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是否能改变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

2023-05-10 11:40

信陵君魏无忌是个怎样的人?

  说到“侠”字,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金庸小说里快意恩仇的游侠,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人物: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

2023-05-10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