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连中三元指的是什么 古代的连中三元意思介绍
2023-08-04
更新时间:2023-08-04 14:06:25 作者:知道百科
1、“连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
2、这种说法大致出现在宋代。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读书人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考得“秀才”之后,才算获得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接下来,首先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举行的“乡试”,又称“秋闱”。此考连考3场,每场3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中举者正式跨入士大夫阶层。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段说的便是乡试中举的情形。在“乡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举人”,则称为解元。
3、通过乡试的举人,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也称“春闱”,同样是连考3场,每场3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可以参加接下来的四月份的“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并定出名次,第一名称为状元。自古言:“文不称第一,武不称第二。”客观地说,要在文科考试中做到“连中三元”,确实相当难。据史料记载,历代数下来。总共出现过17次“连中三元”的情形,另外还有2次武科举的“连中三元”。
以上就是古代的连中三元指的是什么 古代的连中三元意思介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古代的连中三元指的是什么 古代的连中三元意思介绍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