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寡不敌众”背后的典故故事,寡不敌众什么意思?
2023-08-04
更新时间:2023-08-04 19:45:21 作者:知道百科
1. 典故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吕不韦有一只珍贵的鹿,叫做“蒸尤”,他特别喜欢这只鹿,常常献给吕不韦享用。2. 典故起因
有一天,公孙杵臼在狩猎时看见了这只鹿,对吕不韦说:“只要你杀了这只鹿,我们就是同盟了。”吕不韦拒绝了公孙杵臼的要求,公孙杵臼也不再言语,以此为耻,便立志要武力灭掉齐国。3. 寡不敌众
后来齐国和楚国爆发战争,吕不韦相信是公孙杵臼捣乱,派人去找公孙杵臼报复。但公孙杵臼算计周密,准备好了兵力,防备了齐国的来袭。吕不韦兵力不足,最终被打败,因为寡不敌众。4. 拓展意义
“寡不敌众”,意思是弱小的一方面对强大的一方,缺少兵力和资源,无法抗衡,只能被动防御或失败。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单方面弱势和缺乏社会支持的情况。它表明在不公正的条件下,普通人或个人无法取得胜利,如果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团结和合作,而不是自我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