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被攻占后的大沽炮台:清军士兵尸横遍地
2023-05-05
更新时间:2023-05-05 11:45:26 作者:知道百科
静默的壕沟、残缺的炮台、死亡清军士兵的尸体……在今人看来,这些照片似乎并没有反映战争的“现场实况”,而是记录了战斗后战场的惨状。对此,王溪解释说:“当时湿板法拍摄技术拍摄时感光度低,需要火棉胶、浸银、暗房和帐篷,拍摄显影定影,曝光时间都有限制,不太可能拍摄战斗中的场景。”即便没有留住硝烟四起、喊杀声震天的战斗场景,作为记录鸦片战争的重要视觉资料,这些照片仿佛被赋予让时间停滞的力量,让每个看到它的中国人对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到震撼不已。
如今,虽然关于1860年大沽炮台的资料十分有限,但可以这样说,当年大沽炮台的大炮在同时代中并不属于落后水平,炮台的士兵训练有素,然而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一样,炮台并没有挡住敌人进攻的脚步,“事实上,不是输在对方,而是输在自己”这套战地影集中记录的大沽炮台,在天津可谓家喻户晓。自古,作为北京的门户、海防的要塞,大沽炮台扼守津京的战略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这座炮台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当年,为防止沿海倭寇袭扰,朝廷在此设重兵,在大沽口两岸设置大炮。到了清代,尤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强了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与广州虎门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拱卫祖国南北大门。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失利后,清军著名将领僧格林沁奉旨重修炮台,在海河口南北两岸,修建了以“威、镇、海、门、高”为名的5座炮台,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这也是这座炮台建设的鼎盛时期。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大沽口,首先在北塘登陆,包抄大沽炮台,两面夹攻,致使炮台失陷。
文史研究者张诚在看到王溪收藏的这套菲利斯·比托战地影像集后评价,这些照片是1860年大沽炮台陷落后的真实写照。如今,虽然关于1860年大沽炮台的资料十分有限,但可以这样说,当年大沽炮台的大炮在同时代中并不属于落后水平,炮台的士兵训练有素,然而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一样,炮台并没有挡住敌人进攻的脚步。“事实上,不是输在对方,而是输在自己。就拿1900年的大沽炮台来说,大炮本身是从德国进口的,安置在圆形轨道上,可以面对大海180度旋转,也可调整仰俯角,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瞄准敌舰。每座炮台距离弹药库都有一段距离,用小铁轨运送弹药,设计十分精巧。炮兵也是训练有素,当年与八国联军作战,有很多炮弹击中敌人。”张诚总结说。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腐败,面对外敌时决策屡屡不力,使得当年固若金汤的炮台为战火毁坏,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外敌铁蹄的践踏,直到今天,这段令民族痛心疾首的往事依旧让人感慨万千。
以上就是1860年被攻占后的大沽炮台:清军士兵尸横遍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1860年被攻占后的大沽炮台:清军士兵尸横遍地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