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深夜要敲更?是安静睡眠不可取吗?古人智慧令人钦佩
2023-11-28
更新时间:2023-11-28 15:20:01 作者:知道百科
古人在深夜敲更的习俗源远流长,这一传统的背后蕴含着智慧和文化的力量。为什么古代深夜要敲更呢?或许有人认为,安静的睡眠是至关重要的,敲更会打扰人们的休息,但事实并非如此。古人深夜敲更恰恰体现了他们对创造与思考的尊重,也是他们钦佩智慧并追求进步的表现。这个古老的习俗非常具有启发性,值得我们深思。
文|鲸探所编辑|鲸探所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句话。
打更人半夜不睡觉,提着铜锣在路上渐行渐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古代城镇的“闹钟”——打更人古代没有钟表和闹钟,人们记不准时间。
白天,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移动来粗略判断时间,但是一旦天黑,就完全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
没有准确的时间概念,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设计了许多简易的计时工具。
在汉朝时期,一种叫作“漏刻”的计时器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工具利用容器中水的流速来计算时间,类似今天的水钟。
不过,这些计时工具非常笨重,制作过程复杂,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根本无力拥有,于是古人设立了“打更”这一制度作为城镇的“闹钟”。
官府会从民间招募年轻力壮的男子,让他们担任打更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入夜后,沿街巡逻,用响亮洪亮的锣声为居民报时。
每天晚上,打更人手持锣与灯笼,按固定路线游荡街头,从晚上7点至次日凌晨3点,每隔两个小时敲响一次锣报时,一共敲5次,对应一更至五更。
每次打更时,打更人都要高声喊出当前的时辰,提醒百姓注意时间。
比如“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不同时间打更要求也不同,一更要慢快敲,二更连续敲几下,以此类推。
那么,打更人又是如何准确掌握这些时间点的呢?
他们通过观察天象、水滴、香烛来判断时间,香最为简便易行,许多打更人就是靠一炷香的时间来确定该敲几更了。
根据不同香料燃烧的速度来计算时间,再配合五更的时辰,就可以清楚报时了。
有了打更人,城镇的老百姓终于不用担心日落后就对时间一无所知了,他们可以按时睡觉,也能在需要时起夜做事,生活变得规律而有序。
尤其对于需要照顾家庭和工作的主妇来说,打更人报的时就是她们晚上加班缝纫的“闹钟”。
打更制度让普通百姓也能在黑夜中大致知晓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避免生活混乱,它就像现代的闹钟,在古代城镇起到了“叫醒”居民的作用,帮助人们规律作息。
相比现代社会,古代生活十分简朴,百姓大都生活拮据,他们唯有勤劳工作以求温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严格按时睡起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如果一夜迷失方向,第二日就难以继续劳作,残害健康,所以时间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打更人这个工作也相当不易,他们必须熟记五更的时间,且要在黑暗中行走。
为了保证声音洪亮,他们必须体魄强健,更有甚者,他们还要在白天补眠,以应付郁郁长夜。
我国不少古籍和典故中都提到过打更一事,可见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打更人并不仅仅只负责提醒人们时间,他还有着更重要的事情。
民间“消防宣传大使”古代木质而低矮的民居,使火灾的危害无法避免,烧毁一户就会波及一里。
在黑暗的夜晚,稍有不慎,明火就会吞噬整片街坊。
于是,官府聘请专人担任更夫,在夜间巡逻。
更夫会时刻注意是否有烛火未熄,防止他们在睡梦中遭受火灾,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更夫也会挨家挨户查问是否安好。
可以说,更夫就像巡视自己家一样小心,让老弱获得焰火中的关爱。
一听到锣声和喊话,人们便明白时辰和注意事项,更夫会大声呼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提醒灯下不要大意。
他还会用心检查民居,发现隐患便予以提醒,如果发现有纵火的迹象,更夫第一时间会敲锣求援。
更夫的工作非常辛劳,一晚上要巡视数里民居,确保每家每户的安全,他们必须熟记辖区内的地形地貌和民居分布,才能把握好巡视节奏,不漏掉任何死角。
当听到锣声逐渐远去,百姓便知道更夫已巡视过自己家门口,可以安心入睡了。
一旦察觉哪户冒起火光烟雾,更夫便会立即敲响警报,大声呼喊邻里居民起来救火。
有了他的喊话与锣鼓作号,村民们能迅速反应过来,积极采取救火行动,不少时候,如果不是更夫的机敏与坚韧,后果不堪设想。
当火势猛烈的时候,更夫不会独自应战,他会迅速集结村民,建立基本的消防队伍。
年轻力壮者负责运水灌救,妇女和孩子们在安全地带待命,老者远离火场。
在更夫的指挥下,百姓团结起来,化险为夷。
可以说,在古时没有专业消防队之前,更夫就承担起了消防宣传与火灾预警的重任。
他们如同巡逻在村镇的“消防员”,不辞辛劳地保护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正是有了更夫这类群众“消防宣传大使”的不懈努力,让古代木质村镇的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夫们还肩负着一项重要而隐秘的使命——守护夜晚的治安。
街头更夫:隐藏于影中的治安守护者在古代,科技落后,夜间监控手段匮乏,官府虽然派出了巡逻兵丁,但是因为人手有限,没有办法全天候全覆盖,有些偏远街巷深更半夜,盗贼就趁机作案。
正因如此,官府便让更夫们兼任治安巡查。
凭借着对街区的熟悉,更夫们在夜间巡逻时,会留心街上可疑人物。
一旦发现盗窃等非法行为,他们将鸣锣呼叫,让周围居民联手制止、捕拿歹徒。
有时更夫们还会亲自上前干预,以自己手中的锣鼓为武器,英勇击退盗贼。
如果遇到大案的话,更夫们也会第一时间报官府,他们精准记忆街头行人,能提供宝贵线索,助官府尽快破案。
为了激励更夫们的热心义举,官府还会给予一定奖赏,还安排值勤官差保护打更人的安全。
值勤官差通常由四至六人组成,分批两小时轮流值守,手持兵刃跟在打更人身后,确保他们的安全。
一旦打更人遇到危险,值班官差可迅速赶到现场保护打更人,制伏歹徒。
在更夫的辅助下,官府得以对远离中心街道的偏僻地段进行有效监控,大大减少了这些地方的犯罪率。
更夫就像张开了千百只“天眼”,让官府隐藏在城中每一个黑暗角落,无所不在。
仅靠一支锣鼓,更夫便守护着城中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是夜晚最可靠的治安守卫者,也是隐藏在黑暗中的无名英雄。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守夜工,对古代社会秩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更人有时还会像雷锋一样,帮助邻里闭门窗,搬运物品,传递信息。
随着时代发展,更夫的工作也渐趋系统化和专业化。
明清时期,更夫们主要活动于城市之中,负责居民区的夜间巡逻和守卫,他们需要熟记自己负责的街道布局,并在夜里沿固定路线巡查,一旦发现异样便立即报警,许多悬疑故事就源自更夫们发现的各种凶杀和失踪案。
夜里听到熟悉的打更声,百姓才能安心入睡,白天见到打更人熟稔的面孔,也让人感受到邻里和睦。
正是这份人情味,让打更人成为古城夜晚的“守护神”。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任务逐渐转移至摄像头与巡警身上。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永远值得人们铭记与敬佩。
以上就是为什么古代深夜要敲更?是安静睡眠不可取吗?古人智慧令人钦佩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为什么古代深夜要敲更?是安静睡眠不可取吗?古人智慧令人钦佩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