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帝王,对招贤纳士,都下了哪些功夫?

更新时间:2023-05-16 09:55:11 作者:知道百科

  三国争霸战看似是武力之战,其实从深层次分析,却是人才之争。魏、蜀、吴三帝,曹操、孙权、刘备等皇帝都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在招贤纳士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人才的价值在三国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重视。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三国乱世,意外成了人才的乐园。各路文武人才如鱼得水,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叱咤风云,使得三国历史更为精彩纷呈。三国之中,要论人才储备的厚度,曹操一方自然占据压倒性优势,毕竟他无论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武装实力,都是三国时代最强的一家,对大部分人才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但要论及人才储备质量,恐怕刘备要说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武将之中的关羽张飞马超,谋臣之中的诸葛亮庞统法正,都堪称一时之选,人中龙凤。关于关羽张飞诸葛亮的才华,想必人们都以耳熟能详,毋庸讳言,但法正之才很多人却不怎么太熟悉。

  但曹操对法正的态度却非常耐人寻味。曹操识别人才的眼力众所周知,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他对敌对阵营中的法正就推崇备至,几乎到了追捧的程度。《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带领法正和黄忠进军汉中,与曹魏大将夏侯渊与张郃对阵。

  法正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战术,最终在定军山之战中大破曹军,阵斩夏侯渊,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全面胜利。后方的曹操闻听汉中失守,大为吃惊,星夜带领大军驰援前线,想要重夺汉中。

  曹操赶到前线后,了解到定军山之战的前后因果与法正的计策,大为赞叹,对左右部下说:“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华阳国志》也记载,曹操感叹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认为自己未能得到法正,是一大难以弥补的缺憾。

  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的才名还在法正之上,是三国时代名震天下的第一流谋士人才,但曹操一生却对诸葛亮不屑一顾,从未对他有过任何实质性的赞誉和正面评价。曹操为什么厚此薄彼?为什么对法正不吝赞美却对诸葛亮不屑一顾?

  其实细细品味一下,原因不难理解。第一是法正和诸葛亮各有擅长,法正的军事才能更为突出,诸葛亮各方面都较为均衡,相比之下在军事方面后者显然要欠缺一些。从两人一生战绩就可看出,法正跟随刘备数年,就创下定军山之战这样的辉煌战绩,但诸葛亮跟了刘备一生,却始终在军事指挥上乏善可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三国乱世初期,各国之间连年混战,长于军事斗争的法正显然要比诸葛亮更为吸引曹操注意。

  其次,诸葛亮深受儒家学说浸润,有着浓重的汉室正统思想,一生的梦想都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曹操却反其道而行之,挟持汉献帝长达几十年,口口声声尊王攘夷,骨子里却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称王称霸的野心。两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南辕北辙,毫无共同语言,故而彼此都对对方很不认同。

  不过,曹操再怎样追捧法正,也不过是枉费心机。刘备是善用人才的一流高手,法正在他手下青云直上,深受宠信,很快就从一个降臣升迁到几乎与诸葛亮平起平坐,即使他到曹操手下也不会比他在蜀国的位置更高。遗憾的是,法正这样的军事奇才却英年早逝,不仅让蜀国失去一位精英人才,也使得三国历史减色不少。

为您推荐

同样都是清朝大臣 汉臣和满人自称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大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有的皇帝都有他们高超的政治才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和

2023-05-16 09:51

雍正很宠爱田文镜,为什么乾隆却推平了他的墓地呢?

  田文镜,雍正朝时期的宠臣,雍正为了纪念他的一生忠诚,便在自己的陵寝旁边给田文镜安排了一个墓地,为何乾隆后来却命人推平了他的墓地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

2023-05-16 09:51

“十阁娘子”指的是谁?

  宋仁宗以“仁”闻名,执政宽简,十分注重前朝政事,因而宋仁宗便不可避免的会忽略后宫。在古代,做皇帝的嫔妃是众多女人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宋仁宗的后妃中竟然有人为宋仁宗戴

2023-05-16 09:51

揭秘:曹操为何不邀请诸葛亮出山呢?

  为什么曹操不邀请诸葛亮出,却让刘备得逞呢?曹操和刘备都是珍惜自己才华的人,他们都爱才惜才,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为什么这二人却都不愿意向曹操诚

2023-05-16 09:51

古代食盐价格不菲,穷苦人家是怎么生活的呢?

  食盐虽然不起眼却很重要,是必备的调料品,但在古代,盐的地位绝对不亚于现代的石油,那古代那些穷的吃不起盐的穷苦人家,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呢?  我们先来说说古代穷人为何买

2023-05-16 09:51

明朝税率太低弊端那么多 统治者为何还采用这种政策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赋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明代历史的叙述,几乎都有“重税于民,民穷于民”的说法。你一定听说过,明朝赋税特别重,全国各地的赋税都

2023-05-16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