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科技在四个世界中排名如何?

更新时间:2023-05-21 12:57:03 作者:知道百科

  明朝时期的军事实力很强,能够排在世界前列,与当时拥有先进远洋技术的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战争也都以胜利告终,可见当时大明的军工水平是很强的。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在军事技术方面曾取得四个世界第一。

  1首创“水雷战”击沉日本战舰

  早在16世纪,各种类型的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可称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该雷用木箱做雷壳,油灰粘缝,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人工操纵击发,比西方制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第一颗定时爆炸水雷是1590年制造的“水底龙王炮”。该雷用牛脬做雷壳,内装黑火药,用香点火作引信,凭借香的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第一颗触发水雷是1637年明朝末年制造的“混江龙”水雷,该雷通过与舰船直接接触进行引爆。

  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时期,明朝海军曾使用“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日俄战争(1903年~1905年)中的水雷战早了近3个世纪。

  2“火龙出水”是反舰导弹“鼻祖”

  明朝在16世纪发明的“火龙出水”是一种用于水战的两级火箭。“火龙”的龙身由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前边装一个木制龙头,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龙体内装有火箭数枚,引线从龙头下的孔中引出。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前后两组火箭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引线相连。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火药筒,推动火龙向前飞行。火药筒烧完后,龙身内的神机火箭点燃飞出,射向敌人。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4个火药筒)、串联(两级火箭接力)原理。它用于水战时,可在水面上飞行数公里远。当飞向敌舰时从龙嘴发射火箭直接攻击对方舰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从战舰上发射的大型远程火箭武器,堪称“反舰导弹鼻祖”。明朝海军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支装备和使用反舰火箭的海军。

  3最早使用触发式地雷

  明代工匠设计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由钢轮压火击发引爆的铁壳地雷。明朝陆军广泛装备了这种地雷,并用它在江浙地区多次重创进犯的倭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非人工引爆的触发式地雷,西方到18世纪以后才有类似的武器。

  4 第一支骑炮兵

  明朝陆军曾装备有一种“虎蹲炮”。此炮首尾长2尺,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外形酷似一只蹲卧的老虎,看起来煞是威风。开火前,先装填5钱重的铅弹或石子上百枚,再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杀伤力惊人。该炮重量轻,体积小,非常适合骑兵用战马直接驮带,由此便催生了明朝陆军的骑炮兵。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骑炮兵,又领先了西方大约200年。

以上就是明朝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科技在四个世界中排名如何?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明朝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科技在四个世界中排名如何?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长平之战秦军选择死磕的原因是什么,廉颇退守长城时赵国已经输了?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长平之战秦军选择死磕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长平之战很多人以为是必然,也有人认为是偶然。  其实长

2023-05-21 12:46

于禁为何能成为五子良将之首?

  五子良将的说法来自《三国志》,陈寿把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五人合为一传,并且在最后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来人们把他们五人成为曹魏

2023-05-21 12:45

翰林院为何比朝廷内部的贪腐情况轻很多?

  翰林院是明朝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相对于朝廷内部,这里贪污腐败的情况略微要轻一些,但是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毕竟大明王朝比较的皇帝就那么几个,剩下的不是奇葩就是蠢货。  

2023-05-21 12:42

赵明诚到底是怎么死的,和李清照有什么关系?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有温婉也有大气,极具美感,她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也是一段佳话。  中国古代很少有才子佳人式的夫妻,真正的典范莫过于两宋之交的

2023-05-21 12:42

明朝实行募兵制为何还要疯狂征税,募兵制和明朝兴衰有关吗?

  对明朝募兵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国历史悠久,在封建时期任何一个朝代都曾有过自己的繁盛状态,之后渐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每一

2023-05-21 12:40

吴国有哪些媲美五虎将的人?

  都说江东男儿多才俊,为何蜀国五虎上将,魏国五子良将,东吴却没有一个排名呢,其实这只是小说中的描写,真实的吴国人才辈出很是厉害。  说到《三国演义》中吴、蜀、魏三国

2023-05-21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