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烟稀少,古代人怎么不去开荒种地

更新时间:2023-05-02 11:01:40 作者:知道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粮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明明出现粮食不够吃,面对这样的问题,古人为什么不去开荒种粮?古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桃李宫城近,偏承雨露恩。至今耕种地,一半作花园。”——宋无《马腾》

  中国古代因为粮食本身的缘故,再加上当时没有足够先进的种植技术,这就导致古代的粮食总是不够吃。

  而这也使得人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中国古代的人口密度远没有现在大,空置的土地面积也非常大,但人们为什么没有去开荒种地呢?

  古代的土地政策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知道一下古代的土地政策,据悉在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井田制、“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制度。

  秦汉时期我国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而后在隋唐时期,中央又提出了均田制以及两税法。宋代建立之后,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于土地的变法。

  比方说青苗法、募役法(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等等。后来到明代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再度发生改变。

  其中以“一条鞭法”最为有名。清代时期朝廷则推行了“更名田”和“摊丁入亩” ,可见古人为了吃饱肚子、充分利用土地做了多少改变。

  土地制度限制

  而中国古代人不会去开荒种地,也是因为当时的土地制度限制良多。这里我们以几个土地政策为例阐述一下。

  比方说井田制,该制度要求诸侯们需要向周王上缴土地税,而土地则由奴隶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奴隶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且没有周王的命令诸侯也不敢随意垦荒。

  而土地私有制以及两税法则导致百姓们需要缴纳更多的苛捐杂税,且这些土地政策都会加剧土地兼并。

  要是百姓在这种政策背景下选择开垦荒地,无疑是给自己“套犁拴缰”,更何况原本属于自己的地都种不完,谁还会去想着开垦荒地呢?

  古代战乱较多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战乱爆发其实较为频繁,而每当要打仗的时候,朝廷都会大量征兵,这就导致国内的年轻劳动力大幅度降低。

  百姓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去投入精力开垦荒地,毕竟垦荒本身是一个大工程,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并不少,百姓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填饱肚子都算是很不错了。

  垦荒耗费精力太多

  由于古代没有足够先进的种植技术,这就导致百姓们无法快速开垦荒地。相比于良田而言,在荒地上种植粮食,最后的收成必定不会太好。

  且要将荒地变成良田,期间势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这是很多古代农民没有办法接受的。

  补充

  最后再来补充一点,尽管古代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百姓吃不饱饭”,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并不缺粮食,每年百姓向朝廷以及当地官员乡绅缴纳的粮食都有很多。

  而他们之所以总是吃不饱饭,其实也是因为古代的粮食分配非常不均衡,百姓能够真正拿到手里的粮食远不如上缴的多。

  可想而知古代平民的生活有多不容易,再者就是当这种粮食分配不均衡严重的一定程度时,国内就会爆发农民起义,百姓们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谋求生计。

为您推荐

兰陵王高长恭的身世怎样?他为什么枉死呢?

  北齐兰陵王名为高长恭(公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儿子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

2023-05-02 10:58

独孤信是谁?

  都说三国是亲戚们之间互相闹腾,其实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有很多时期,都是亲戚之间主宰着历史的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比如说南北朝到隋

2023-05-02 10:58

中国历史上的高长恭是怎么样的?真的有那么神吗?

  在南北朝历史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大概就是兰陵王高长恭。传说他不仅作战勇猛,其容貌更是惊为天人,甚至比女子还要俊美,以至于在打仗的时候都要戴着面具。以至于给后人

2023-05-02 10:57

高长恭手握重兵,为什么还心甘情愿被杖毙呢?

  兰陵王高肃高长恭,河北渤海人,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名将,他和斛律光、段韶被称为北齐三大保护神。废帝高殷乾明元年,高长恭官拜左右大将军,

2023-05-02 10:57

高长恭的出生非常好,为什么自身的结局却非常惨呢?

  纵观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很难找到像北齐王朝这样奇葩的王朝了。不仅这个国家崛起的过程很蹊跷、看上去更像是运气使然;就连历代皇帝和宗室成员也总是做出一些无论是在当时的

2023-05-02 10:57

胡太后数次算计高长恭,为什么未能成功呢?

  北齐胡太后召见兰陵王高长恭,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为国家鞠躬尽瘁,陛下特地让这位妃子照顾你!”高长恭定睛一看,只见眼前的女子不但天生丽质,而且英气逼人,顿时心头一颤,

2023-05-02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