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唐朝“安史之乱”的成因之谜及其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20 13:48:01 作者:知道百科

唐朝的“安史之乱”堪称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政治动乱,其成因之谜深深吸引着历史学家的探索。这场起于755年的战乱不仅对唐朝统一大局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场政权的崩溃和战乱的爆发,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考量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解开这个历史之谜。《史记》中说“古之善治者,若巧匠之用规矩”,而唐朝的治乱之变恰恰印证了这句话,呼唤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说起唐朝,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无疑是,贞观之治的富强、开元盛世的繁荣。的确,这些足以代表大唐的荣耀,也足以代表中华历史的荣耀。但是,品说盛世大唐的人很多,讨论唐朝如何走向落寞颓废的人却很少。这里,我们就讨论一件改变盛唐走向的大事件。

那么,事实究竟怎样?小子认为,安史之乱的确是唐朝内部矛盾的一次大爆发,的确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走向。其祸端,无疑是唐朝的“藩镇制度”。

安史之乱场景示意

唐朝曾经靠着“藩镇制度”,抵御外敌,宾服四夷,扩张出万里疆域。“藩镇制度”又是怎么孕育了“安史之乱”呢?且听小子慢慢道来:

•隋唐上承五胡入华、南北朝几百年乱世。到唐朝时,经过长期的斗争、融合,黄河以北很多区域,早已成为胡汉混居地区,华夷之分观念相当淡化。

•李唐发迹于鲜卑军阀体系,本身又有部分胡人血统,自然不会看重华夷之分,也很自然会重用胡人将领——尤其是边防军队,胡族将领得到了更多的重用机会,结果就是胡族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

•唐玄宗晚年听信李林甫,进行藩镇制度改革,使得胡人将领有机会长期坐镇多个辖区。唐玄宗对军事布置的外重內轻,使得边军的胡人将领势力迅速膨胀,边军的力量大大超过中央军。

唐玄宗时期的胡人名将有:鲜于仲通、哥舒翰、高仙芝、安禄山、仆固怀恩等等。其中最受唐玄宗宠信,得到最多资源的无疑是安禄山。

安禄山邀宠唐玄宗

安禄山起兵前的国家形势

•安禄山极力笼络朝中人士,甚至为了讨好唐玄宗,做了杨贵妃的干儿子。玄宗时期全国分为十五道,安禄山管辖了其中比较肥富的两个(何东道、河北道)。全国十镇节度使,安禄山则兼任了比较有实力的三镇(河东、范阳、平卢三镇)。

•十镇节度使,此时情况如下:

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正在跟吐蕃交战;

剑南经略使正在跟吐蕃、南诏交战;

朔方节度使正在防御回纥边患;

安西、北庭、岭南三镇距离中原太过遥远,即使有大变故也无法及时回援。

安禄山三镇的辖区占到唐朝国土的百分之二十;安禄山辖制的边军占到唐朝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

大唐国内承平已久,唐玄宗已经人到暮年、不再振作,只图享乐。从上到下,骄奢淫逸风气充斥着整个朝廷。吏治腐化、政治混乱,朝廷的威信已经大打折扣。一边是外强中干的朝廷,一边是兵强马壮的安禄山。在明眼人看来,安禄山的反叛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就是杨国忠。至于安禄山造反,是他本身就有反意,还是被杨国忠逼反?我们无法去猜测历史人物的内心。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将安禄山调离范阳,到朝内任职,这无疑是准备夺去安禄山的兵权,无疑让权势显赫的安禄山难以接受。——历史上这种通过调离辖区,明升暗降夺去兵权的事件很多,也往往会造成权臣的造反。

安禄山起兵情况

安禄山面对唐玄宗的最后一次征召入朝,已经没有了往日恭敬,因为他已经在磨刀霍霍,准备起事。他的谋士们给了他几个方案:

安禄山进军示意图(安史之乱)

方案一、以献马为名,派六千人先头部队,突袭拿下两京(东京洛阳、西京长安)。

方案二、出兵云中(大同),先取北京(太原),走当年李渊夺取关中的路线,一举攻破长安。

方案三、出兵朔方(灵武),过河套,南下夺取长安。

方案四、取道河阳(河南孟县),首先攻取洛阳,占领青州、淄州(山东),以窥江南及长安。

安史之乱就这样轰轰烈烈爆发了,朝廷混乱不堪、守备松弛的军队,遇到如狼似虎的安禄山胡汉混合军团,一时间毫无抵抗之力。安禄山一路摧枯拉朽,很轻松就攻向洛阳东都。在安禄山起兵的同时,他还派人在太原发难,囚禁太原副留守李光翙,将太原物资输送河阳。

从太原先来到的告急信,唐玄宗还不以为然,以为是官员之间的争斗和诬陷。等洛阳被围急报到达朝廷,唐玄宗才深信安禄山已经反叛,开始积极调兵遣将,号召天下围攻安史叛军。

经过初期的一帆风顺,安禄山军在占领洛阳之后,各地勤王军队陆续发起反攻,安禄山军已经很难再有进展。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的战争形势

•西线:攻陷洛阳前后,安禄山军西线战事无比顺利。朝廷招募的新兵根本无法抵御安禄山的虎狼之师,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大败退往潼关。

•北线、南线:史思明部军队被郭子仪、李光弼率朔方军大败,朝廷朔方军乘机打通了与太原军的联络。南线,朝廷任命鲁炅南阳节度史,募兵五万驻防叶县,摆出进击态势。

•东线:东北方向本来是安禄山军的大后方,颜真卿兄弟起兵讨伐安禄山之后,河北十七郡纷纷响应。

•总体上,安禄山正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前有潼关挡道,后有归路被断,南北有被包围的风险。

实事求是讲,这时候,朝廷曾经是有机会控制局面的。但唐玄宗先是宠信宦官,后有大意轻敌,以致于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宠信宦官——听信宦官边令诚谗言,处决了封常清和高仙芝,任用瘫痪在床的哥舒翰负责潼关防务。

大意轻敌——误信杨国忠,草率督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导致潼关守军全军覆没、哥舒翰被俘、潼关失陷,京畿危急。

唐玄宗出逃剧照

后果就是——唐玄宗任命崔光远为守备长安,边令诚守备皇宫。自己则以“御驾亲征”为名,仓皇出逃。安禄山军还没到达,皇宫、京城就已经大乱四起。不久后,安禄山兵临城下的时候,崔光远和边令诚,毫无抵抗,直接投降。

实际上,潼关之战前夕,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再次大败史思明部,河东基本被光复,安禄山正处于困顿之局,强行进攻潼关属于无奈之举。但是,谁也没能想到,安禄山军能如此轻易拿下潼关。对于安禄山来说,这实在是一个意外惊喜。

占据潼关之后,安禄山还以为,进军长安会遭遇一场艰难大仗。因此,安禄山军在占据潼关之后,并没有直接攻打长安,而是做了严密布置。没曾想,唐玄宗和他的“忠臣”们,直接将长安城拱手相让。这是安禄山的又一次的意外惊喜。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晚年混乱政治下的“人祸”。唐玄宗和他的权臣杨国忠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藩镇制度”导致的,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藩镇具备了与中央抗衡的实力。

马嵬坡之变剧照(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安禄山军以占据长安为界,达到最巅峰,也成为强弩之末。虽然不久后,安禄山被儿子弑杀,但安史之乱余部仍然祸害了大唐整整八年。安史之乱,成为唐朝首例藩镇与中央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在剿灭安史之乱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唐玄宗的继任者唐肃宗并没有认识到藩镇制度的危害,反而又大肆分封藩镇节度使,造成了“京畿之外全是藩镇”的局面,为后来的“藩镇之祸”埋下祸根。唐朝最后一百五十年里,一直深陷“藩镇之祸”的泥潭里,难以自拔。“藩镇之祸”也为成为后来“五代十国”乱世的诱因。

唐朝,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前面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盛世大唐,后面成为人们不忍提起的落寞时光。

以上就是探讨唐朝“安史之乱”的成因之谜及其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探讨唐朝“安史之乱”的成因之谜及其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秦始皇陵内机关众多,至今未曾开启的原因是什么?解析困扰之因

秦始皇陵内机关众多至今未曾开启的原因,困扰着历代文物保护者和考古专家。首先,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最宏伟的皇家陵墓,不仅规模宏大,设计周密,更为重要的是,其蕴含着丰富的

2024-01-19 21:49

德国专家核磁扫描秦始皇陵墓后,揭示了令人恐惧的发现,为何至今仍不敢挖掘?

近日,德国专家对秦始皇陵墓进行了核磁扫描,结果揭示了令人恐惧的发现。然而,尽管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但至今为止,我们仍不敢挖掘这座陵墓。其原因何在?探索

2024-01-19 20:09

国家至今不敢挖掘秦始皇陵40年的原因是什么?

自从1974年秦始皇陵出土兵马俑的惊人发现以来,中国政府决定暂时停止对陵墓的挖掘工作已经整整40年。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人们纷纷猜测为什么国家冒着遗漏重要历史文

2024-01-19 19:40

为何至今仍未开挖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一直以来引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然而,至今仍未进行全面的开挖,主要原因是其存在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以及科学价值。秦始皇陵所蕴含

2024-01-19 18:37

揭秘:为何至今不敢挖?德国专家核磁扫描发现的秦始皇陵秘密

根据德国专家的核磁扫描发现,秦始皇陵隐藏着令人震惊的秘密。然而,这个令人着迷的发现为何至今没有勇者敢于挖掘?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之首,其神秘与艰巨的挑战一直令

2024-01-19 17:43

“揭秘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德国专家核磁扫描揭示另有隐情!”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陵墓,一直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然而,究竟为何至今无人敢挖掘这座陵墓,仍然是个谜。最近,德国专家利用核磁扫描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研究,并揭

2024-01-19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