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迎来传统佳节重阳节,为了关爱老人采取了哪些举措丰富老年生活?
2023-10-23
更新时间:2023-10-23 15:18:01 作者:知道百科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看到大街小巷的人们戴着菊花、插着艾叶,到山间、郊外登高远足,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对我而言,重阳节意味着不仅仅是秋高气爽,更是一种幸福的感受。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能够与家人团聚,一起品尝重阳糕、喝菊花酒,倾诉近日的喜怒哀乐。这些简单的小事,让我感到幸福、温暖。无论是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家庭,重阳节无疑是让我们心灵获得满足和宁静的时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
我们迎来传统佳节
重阳节
古人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
故名“重阳”
为了关爱老人
我市采取多项举措丰富老年生活
让众多老年人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
“老伴,我爱你!”
——10对银发新人举行集体婚礼
最让人羡慕的爱情莫过于牵着彼此的手,从青丝到白发,一起去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10月20日下午,由龙子湖区民政局联合建新社区举办的“圆芳华之梦 度最美重阳”龙子湖区“转角遇到爱”九九重阳银发集体婚礼在解放街道建新社区新时代文化长廊举行。10对银发夫妇携手相伴,以爱之名,在众人的见证下“完婚”,不仅大声说出爱的“告白”,重温爱的浪漫,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从青丝到白发,从爱情到亲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婚礼仪式上,10对银发新人身着西式礼服或中式喜服,手牵着手走过红毯,并肩而立。“新郎”神采奕奕,“新娘”笑容灿烂。记者了解到,这些老人中,婚龄最长的有50年,最短的也有40年。年轻时,由于受生活条件限制,大多数夫妻没有举办过隆重的婚礼。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83岁的老人方新生看着与自己并肩走过50余年的爱人穿上新娘服时,“新郎”回忆起青春往事。他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结婚时,没有热闹的仪式和蜜月,就牵着手走进了养儿育女的婚姻生活。“今天的活动很隆重,也很高兴,算是弥补了当初的一个遗憾。”他满怀感激地说。
据介绍,龙子湖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通过婚俗改革,积极推进结婚颁证服务、婚俗礼仪简约适度、集体婚礼等制度创新。此次活动以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婚事简办的契机,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特别的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同时,借助此次集体婚礼,向子女、晚辈展现爱情的真谛。向社会发出倡议,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婚礼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
父母健康是她最大的幸福
今年2月,每顿能吃一只鸡的蚌埠95岁老人马同保在网上走红,获得无数人的点赞。如今,大半年过去了,马同保饭量不减,精神抖擞。而陪伴左右的女儿马新珍说,父母健康是她最大的幸福。
10月21日下午,马同保和雪涛武学社的小弟子们,一同前往淮河文化广场表演关东拳。孩子场上闪转腾挪,马同保场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待到自己上场表演,马同保麻利地和同门切磋技艺,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完全看不出95岁的样子。马同保热爱武术,8岁开始习武,到如今已坚持近90年。武学社张雪涛介绍,每天午后,马同保都会乘坐公交车再步行前往雪涛武学社,义务教孩子们学拳。
“我早上吃了六个包子,一碗稀饭。”提到早餐,马同保边说边用手指比划,中气十足。马同保说,中午还能吃下一只鸡。据马新珍介绍,父亲每天按时就餐,饭量一直很好,身体也很棒。今年,马同保随武学社前往北京表演,马同保拎着拐杖一路跟随,没有落下,让同门们非常佩服。
“妈妈今年91岁,爸爸今年95岁。”马新珍说,她每天贴身照顾十六七个小时,从早到晚,直到晚上休息才回到自己家里。爸爸的身体好,妈妈的身体其实也不错。“每天不让父母在家闲着。”马新珍说,妈妈的生活也是安排地满满的,休息好,下午也是准时出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爸爸妈妈都健健康康是我最大的幸福。”马新珍说,她照顾的这些年来,父母从来没生过病,她希望能陪伴他们一直平安健康生活下去。
嵌入式养老 让老人更舒适
干净卫生的食堂、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在蚌山区金色晚年护养院,完备的硬件设施、贴心的养老服务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很舒适!”谈及在护养院的生活,80多岁的张爷爷竖起大拇指,“这里离家非常近,我几乎每天都过来吃饭。配餐也不错,我都吃得长胖了。”老人还提到,在这里,很多老年人和他一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棋牌、书法、手工……护养院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金色晚年护养院是我市推进“嵌入式养老”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将养老机构嵌入社区,打造“嵌入式”居家养老新模式。
金色晚年护养院的负责人唐德胜介绍,目前,护养院提供全托和日托两种服务,内设床位127张,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的刚需老人,提供介助、介护及特殊护理服务。同时,以胜利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胜利五村养老服务站为基地,为社区及周边的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餐饮膳食等服务。
与常规养老院相比,嵌入式养老机构有什么不同?唐德胜告诉记者,嵌入式养老机构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模式的补充和融合,打破了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界限,养老机构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延伸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既补充了常规养老院的服务内容,满足老人入驻机构养老的需求,又整合了社区及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同时也提供助浴、送餐、医疗护理等入户养老服务。
足不出户的优质服务
记者了解到,金色晚年护养院所处的社区周边3公里遍布着多个“高龄大院”和老旧小区,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区。其中有不少独居老人腿脚不便,一日三餐如何吃饱、吃好成难题。基于此,金色晚年护养院为周边3公里的老人送餐上门,日均送餐20余份。
“我只在网络上看到过这种上门养老服务,以为只有大城市才有呢,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简直太方便了!”王女士表示自家老太太因患病长期卧床,需要佩戴并定期更换导尿管,老太太没有行动能力,以前从家到医院,每次都费老大劲。“现在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倒换导尿管,满足了我们的医护需求,感谢社区和机构将专业化服务延伸到老人身边。”
得益于我市智慧养老居家云平台的搭建,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及呼救中心、终端设备,民政部门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免费进行“一户一案”的适老化改造,安装一键呼叫器、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等智能化的居家养老设备,提供24小时紧急呼叫救助服务。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正通过手机一键“点单”的方式接入老年人的居家生活。金色晚年护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老人按下紧急按钮,平台接收呼救信息,呼救中心急救人员拨打老人及家属的电话,确定呼救内容,拨打119或120急救电话。
让更多人知晓“嵌入式养老”
目前,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市尚未大范围普及,在落地落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痛点难点。“在运行机构时,我们发现现在大多数老人及家属对‘嵌入式养老’这种模式不了解,老人及家属为上门服务‘买单’的消费动力和消费能力不足,即使购买也更倾向于送餐等低消费服务。” 唐德胜说。
为了将‘嵌入式养老’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让老年人得着真正的实惠与便利,我市坚持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经营等方式,积极为社区及居家老人提供更加多元化、品质化和智慧化的养老服务。据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介绍:“为支持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可按相应规定享受建设和运营补贴,被评为省级示范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还按规定发放一次性奖补资金。未来,还将加大建设和宣传力度,提高‘嵌入式养老’的覆盖率和知晓率,推动我市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