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用人的?

更新时间:2023-05-17 09:51:41 作者:知道百科

  人才问题一直是历史上的热点问题,是人们从古到今讨论的焦点。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能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一跃而起称霸春秋,当中原因众多,管仲的政治才能在齐国强盛的道路上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用人思想、人才制度成为齐国源源不断的活力来源。

  作为周穆王的后代,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用人思想和方法是什么?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辅佐公子纠,为鲍叔举荐

  管仲与周王室是同宗,他的父亲曾担任齐国大夫的职位。管仲的家境原本还过得去,但是后来慢慢衰落,到管仲时生活已是困窘不堪了。为了维持生活,管仲与好朋友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做商人。中国古代很长时间内都认为商人是极其微贱的职业。

  做商人的过程中,管仲四处游历,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开拓了视野,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管仲曾在军营中当兵,但等到快要打仗的时候却逃跑了,很多次想到朝廷当官,都没能成功。

  齐僖公逝世后,当时的太子诸儿,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继承王位。齐僖公的儿子还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由管仲和鲍叔牙辅佐。过了一段时间,齐襄公喝醉,杀掉了鲁桓公,管仲预感到齐国内部即将发生动乱,于是带着公子纠前往鲁国避难。

  不出管仲所料,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流落在外,想趁这个时候取得王位。鲁庄公知道齐国现在没有君主时十分焦急,即刻派兵马护送公子纠回国,不料被公子小白抢先,管仲率兵马想在路上截击小白,因射偏了箭没有成功,公子小白装死逃过一劫。

  最终辅佐公子小白的鲍叔牙先进入齐都中,劝说之下当时的权臣都同意立公子小白为王,即为齐桓公。刚刚即位的齐桓公十分需要人才辅佐治国,他想让鲍叔牙担任宰相,鲍叔牙对齐桓公说自己才能比不上管仲,要想将国家治理好,一定让管仲担任宰相之职。

  公子小白顺利即位后,管仲和公子纠等人都以为小白已死,慢悠悠赶往齐国,没想到公子小白已是齐国君王了。鲁庄公知道后非常恼怒,攻打齐国,大败,齐桓公为了王位稳固让鲁庄公杀死公子纠,将管仲和召忽交给他。鲁庄公身边的大夫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是想任他为官,劝鲁庄公杀死管仲,但鲁庄公中鲍叔牙之计,以为齐桓公是因太过憎恨管仲,想要亲手解决他,没有听从施伯的建议。

  在齐国的强大压力下,鲁庄公杀死了公子纠,将管仲和召忽送回齐国发落。管仲知道这是鲍叔牙的计谋,就让负责押送的工人快速赶到齐国,平安到达。在鲍叔牙的建议下,齐桓公用当时十分正式隆重的礼仪将管仲迎回,以示对其的重视和信任。两人见面后畅谈许久,齐桓公深为管仲折服,让他担任宰相,还称之为“仲父”。

  二、助齐国称霸,结盟约数次

  桓公继位的第二年,他不听管仲劝告攻打宋国,最后被其他诸侯国讨伐,落得惨败。次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攻打谭国,成功扩大疆域。又过了两年,管仲提议齐国参与同宋、陈、蔡、郑等国的会盟,商议宋国安定之策。当时遂国也受到邀请,但是没有出席,管仲出兵灭掉遂国,极大提升了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威望。

  没过多久,鲁、宋、陈、蔡、卫都屈服于齐国的威慑之下,郑国还处在内乱当中。管仲建议齐桓公借这个机会调节郑国内乱,进一步提高齐国的地位。当时郑国厉公回国后先后杀死傅瑕、原繁,成为君主后,想要巩固王位,欲联合齐国,管仲就趁这个机会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还有周王室参加会盟。

  齐桓公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间,齐国、宋国先后救援燕国、刑国、卫国,还帮助被洗劫一空的刑、卫两国恢复战后家园,迁都往更安定的地方,得到恢复的百姓们心情高兴,其中也有对齐、宋、曹国的感激,好像忘记了王国的悲伤。齐桓公二十九年,楚国攻打郑国,齐桓公和管仲与鲁、宋、陈、卫、郑等八国联合,先将蔡国消灭,一直攻打到楚国。

  面对大军压境,楚国派使臣屈完谈判。面对屈完不软不硬的态度,齐桓公让大军驻扎下来,威慑楚国,管仲也不想打仗,只想吓唬楚国。齐桓公为了炫耀兵力还带屈完观看楚国的军队,屈完的冷静态度最终让齐桓公同意与楚国结成联盟。

  周惠王去世后,齐桓公与各诸侯王拥立太子为王,也就是周襄王。受赐典礼上,周襄王看齐桓公年老,请他不必下拜,齐桓公本想听从,在管仲的建议下仍行拜礼,众诸侯叹服。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时日无多,齐桓公问他谁可以接任宰相之位,管仲将心中人选公孙隰朋推荐,又劝说齐桓公远离方、竖刁和易牙。

  三、管仲的人才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四起,局势瞬息万变。管仲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令齐国从国力薄弱的小国一跃而起成为“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霸主,与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分不开,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他的人才思想,在齐国称霸的过程中举足轻重。

  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方面,管仲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制定了非常系统的人才管理方案,这样一来国君在进行人才选用时就有方法程序可以作为依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国古代史上,管仲的人才思想一直是历任国君的任人参考。管仲将人才制度法制化,因此中国有了最早的上计制、三选制、书伐制。

  上计制是要求乡大夫和属大夫在每年正月时向国君报告其管理的政务情况。齐桓公亲听亲问,对治理效果不佳的官员进行责备出发,治理成效好的官员嘉奖。书伐制是每到一年让各级长官上书其管辖区域内官员的治理功劳,选用其中才干突出的人任用。三选制则是先由地方官员举荐,齐桓公再将其召请入朝,通过询问观察其人格品行和能力,若是优秀则委以重任。

  这些制度的实行督促着齐国官员必须定期检查自己的政绩,不敢松懈。齐国升迁贤者,罢黜劣者的选官制度使官员们能够兢兢业业,百姓也勤勉为善,齐国上下一片清明。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为齐国后续的治理奠定了十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强盛。管仲提出的任人制度打破了西周以后“任人唯亲”的原则,在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管仲的用人之道

  由管仲创制的人才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先进、优秀,是齐国能蓬勃发展的契机,对后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人才选择标准上,管仲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和宰相制度;在用人原则上,管仲将用人不疑践行到实处。在管仲用人制度的引领下,齐国的国势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第一,在人才选拔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首先要确定的无疑是选择标准,管仲选拔人才时不计较门第、出身、性别、年龄、国籍等客观条件,只看中实际能力,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到人才的可取之处。中央人才方面,管仲提议宰相之下再设“五官”,协理各种事务;外交人才上,管仲十分注重根据当下国情选拔人才,看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人参与外交活动。

  除此之外,管仲还向统治者提议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百姓向善,这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突出才能的人管仲会关注到,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他也不会忽视,同时还充分考虑到普通百姓的才艺。

  第二,确立宰相制度。宰相制度是齐国创立,这一职位的出现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能为国家发展提供极大助力。作为君王的辅弼,宰相在群臣之中地位最高,可以说宰相的选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管仲对这一点的认识非常充分和全面,担任宰相职位的人需满足多方面的条件。这一制度的确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齐国成为霸主奠定了基础。

  第三,疑人不用。在人才任用方面,管仲一方面继承前人的经验,一方面又进行了开拓性创造。他认为任用人才不但要做到知人善任,更要将用人不疑发挥到实处。他认为任用人才却又怀疑他,实际上是没有任用,人才真正的才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样就不算得到人才。

  结语

  在齐国一步步成为春秋霸主的征程上,管仲的政治才能发挥了极大作用,其中人才思想更是极大推动了齐国的发展。他不拘一格的择人标准为齐国提供了开阔的人才选择范围;首创的宰相制度更是让齐国的治理更加井井有条;疑人不用的任人原则千百年来为无数君主借鉴,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任人原则之一,时至今日仍有余响。

为您推荐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削藩?他派谁去平叛?

  公元1637年,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决心反叛,同时联络台湾郑经、陕西王辅臣、云贵的土司一起高举反清复明义旗。三藩之乱历时8年

2023-05-17 09:48

为什么大臣们选择迎立刘恒作为皇帝?为什么刘邦的其他儿子被排除在外?

  对汉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诛灭诸吕之后, 功臣集团就面临谁来继承大统这个问题。最初,众臣并未想要废掉皇帝,只打算消灭吕氏

2023-05-17 09:48

隋唐两朝为何执着于攻打高句丽?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自高句丽诞生之日起,中原王朝就不断的大规模进攻高句丽。隋朝隋文帝开始,包括隋炀帝,唐太宗,

2023-05-17 09:46

为什么古代皇帝不喜欢用宫女伺候自己?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太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宫女能把太监干的活都干了,皇帝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择用美貌的宫女,试问哪个男人不愿意和美女

2023-05-17 09:46

古代龙袍禁止水洗,衣服臭了怎么办?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皇帝龙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身着龙袍,手掌天下,却道深宫人情薄凉。无可言说,无人互和,自知百官惧我位高。”  龙袍是

2023-05-17 09:45

有多少皇太孙在历史上被正式册封?谁的能力最强?

  对皇太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皇太孙,顾名思义,就是作为皇帝的孙子而为储君者。  历史上皇太孙的存在情况有两种,一是皇太子去

2023-05-17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