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你属于哪一种?

更新时间:2024-04-25 11:18:01 作者:知道百科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叔本华的这句名言深深触动了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似乎都要在孤独和庸俗之间做出选择。有人选择追逐繁华和虚荣,沉浸在庸俗的世俗中;而有人选择独行一条不同凡响的路,在孤独中寻找自我。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那么,我又属于哪一种呢?或许,我还在思考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方向。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开始介绍叔本华的另外一本代表作《人生的智慧》,这是叔本华晚年的一部著作,而且还是从叔本华其他著作里的内容整理汇编而成的,1860年首次出版,这一年叔本华刚刚去世了。叔本华大半生致力于哲学研究,构建自己的唯意志论哲学体系,但是让叔本华出名的,或者说被大众所熟知的,并不是一本严肃的哲学著作,可以说在所有的哲学著作里面,《人生的智慧》可能是最不哲学的哲学书了,但却成了叔本华的代表作,成了超级畅销书,这可能是叔本华没有想到的。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叔本华的一生过得并不太顺利,虽然家里很有钱,是个富二代,但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和他的隔阂也非常深,叔本华的事业爱情都不怎么样,喜欢的女孩不喜欢他,他不喜欢的哲学家黑格尔却如日中天,到处受追捧,叔本华也只能在他的哲学著作里面骂骂黑格尔是个“江湖骗子”来解恨。

但在这本书里面,我们看到叔本华的另外一面,那个脾气古怪,傲慢、固执、甚至有点小气的叔本华不见了,看到的是一个安静、平和、智慧的叔本华。人到晚年,叔本华也获得了人生的真谛,叔本华认为,虽然痛苦是人生的主旋律,活着不过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但如何在夹缝中获得幸福,却是一种智慧,而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这种智慧。

这本书中叔本华把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因素分为三类:

如何看待自我;

如何看待财富;

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

叔本华以一贯优美而直击灵魂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他一生的智慧,这本书从1860年出版以来,无数次被再版,成了很多人的枕边书,被很多人奉为指导人生的“圣经”。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灯塔,让我们终身受益。接下来,我分为三个部分,分为来介绍这本书的精彩内容。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看待自我。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追求大概分为三类:世俗之乐;灵魂之乐和肉体之乐。叔本华认为,最强烈,最丰富和最持久的快乐始终还是来自于精神上或者灵魂上的愉悦,一个人内在精神力量的强弱,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领略这种乐趣。所以,人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也就是:自我或者说自我的个性。叔本华说人与人之间命运的差异取决于三个方面:你的个性,你拥有的财富,第三是别人如何看待你,或者说你的名誉和地位。但是后面两类显然是外在决定的,而只有第一个,你的个性或者自我意识,才是你真正拥有的。个性自我包括高尚的品格、聪明的大脑、开朗的性情、愉悦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一言以蔽之就是健康的心灵和健康的身体。

相对于健康的心灵,很多人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于幸福的重要程度,但其实,只有在健康的土壤上,才能结出快乐的果实。人到了中老年之后,才会意识到健康真的很重要。叔本华有一段关于锻炼身体的论述很有意思,他说:很多人不喜欢运动,在他们身上,外在的静止与内在的躁动间会出现明显致命的失衡,因为人体内部,永不停歇的运动同,样需要外部锻炼的配合。即便是一棵树要想蓬勃生长,也需要借助风的洗礼。

一个人生活的苦与乐,更多是取决于我们的感知方式,我们感受能力的类型和程度,而并不是苦乐本身,所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而且贯穿一生的,是他的自我,也就是他的内在构成。一个人内心的满足或者痛苦,是由他的情感、欲望和理性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的环境只能间接影响你的幸福。换句话说,外在的财富,物质和名誉地位,只是你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当我们有了很多钱之后,我们就会幸福,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让我们真正幸福的,可能是有钱之后的炫耀、虚荣心和满足感,而有钱或者外在的名誉和地位,都只是我们获得某些内心追求的手段而已。叔本华说,财富就好像海水,你喝越渴。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于他的个体感受,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千差万别的。但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内心如何定义幸福,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或者说你如何感知这个世界。

叔本华认为,让人与动物真正区分开的,是强大的感知能力,而不是理性,感知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的充沛给我们带来了智力上的乐趣,感知能力越强,所获得乐趣越大,比如那些不带任何私欲去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也可以通过强大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比如参与有价值的工作、高质量的社交,和温暖的家庭聚会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但因为,在人们在感知世界的同时,欲望会如影随形,无尽的欲望导致的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敌人。痛苦和无聊在欲望的两端,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但欲望无法被满足就会痛苦。痛苦和无聊的对立是外在客观,和内在主观之间的对立。艰苦的外在环境导致了痛苦,而当一个人富足之后,就难免感到无聊,而无聊会导致我们从外界去获取新的刺激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叔本华说,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无聊,我们必须源源不断地追求外在刺激,比如追求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消遣和娱乐,还有人喜欢八卦,到处搬弄是非。而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只能依靠内在的力量,也就是丰富的精神思想,因为精神越是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真正的智者会寻求没有痛苦和愤怒的状态,追求闲暇和自由,过上一种平静、质朴和不受人打扰的生活。于是,对所谓的人类生活有所了解之后,他们就会选择独处。因此,智者都喜欢离群索居的生活,一个人内在精神丰富,无需或者极少依仗外物,他也就是最幸福的。

难怪叔本华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我将继续分享,更多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以上就是叔本华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你属于哪一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叔本华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你属于哪一种?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为什么康德认为自律即自由?道德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康德认为自律即自由的原因在于,只有通过自律,个体才能摆脱外在的束缚,真正实现内在的自由。他认为,道德存在的理由在于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道德法则的存在,通过遵循这种法则,

2024-04-24 18:52

康德:批判的世代

康德在《批判的理性》中提到,批判的世代需要不断地质疑与探索,去挑战现有的权威和观念。他认为,只有经过不断思辨和批判,人们才能逐渐摆脱迷信和偏见,找到真正的自由和智慧。

2024-04-24 18:15

康德如何重新把因果律赋予新意?

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因果律是一种必然的关联性,它主要涉及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因果链条。然而,康德通过他的"批判哲学"重新赋予了因果律新的意义。他认为,因果律不仅仅是一种客

2024-04-24 17:35

现实中的矮个子,思想中的巨人——康德的传记

康德,一个身材矮小却思想巨大的哲学家,他的一生被称为“启蒙时期的巅峰”,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康德的学术成就不仅在于其创立的“康德哲学”,更在于其开创了现代道

2024-04-24 16:23

德国古典哲学之神-康德:从先验到内在自由的救赎之路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先验与内在自由的救赎之路。他认为,人类心灵中自带的先验概念是我们认知世界和实现内在自由的基础,通过思辨和道德实践,我们可

2024-04-24 13:48

康德的16种人格:思想碎片折射漫长多彩的哲学人生

康德的16种人格理论描绘出了人们在思考和行为中可能展现出的各种特质,如勇敢、谨慎、创新等。这些人格类型不仅体现了个体的多样性,更反映了人类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选择。正如

2024-04-24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