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骑兵都是骑马吗?有没有用骡子的?
2023-06-14
更新时间:2023-06-14 21:36:40 作者:知道百科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打仗和骡子,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很多人都觉得,古代骑兵都是骑马打仗,不会用骡子。但实际上,在古代战争当中,骡子在军中其实相当的常见。
所谓骡子,就是指马和驴的杂交品种,公驴和母马所生的杂种为马骡;由公马和母驴所生的杂种为驴骡。作为马和驴的杂交品种,骡子同时兼具了驴和马双方的优缺点。在体型上,骡子要比驴大,但又比马小。骡子在饲料方面,比马的要求要低,可以吃粗饲料,而且适应性和耐力都比马更强。但是在爆发力方面,要远逊于马。
不过,骡子因为生殖隔离的原因,染色体不成对,基本不能繁殖。而且骡子的往往比马胆小,在战场上一旦遇到危险,很容易逃跑。这些都是骡子的缺点。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骡子在军中虽然也有使用,但却更适合承担普通的运输任务,而不是像马那样在战场上直接冲锋。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军队很早就开始使用骡子,只不过因为骡子大多负责的是运载任务,而非冲锋任务,所以大家往往会觉得,古代骑兵用不上骡子。
在中国古代的记载当中,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骡子的记载了。不过那个时候,骡子的存在更像是一种观赏物,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春秋时期的人们,还不懂什么叫生殖隔离。但是那时候的人,可以凭借经验得知,正常条件下马和驴是不会交配产子的。所以某天当意外出现,马和驴交配之后竟然生产出了一种似驴似马的生物,大家自然就会觉得很稀奇。
不过,随着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开始逐渐接受骡子这种新的生物,并且开始了解其习性。人们渐渐发现,骡子同时存在驴和马的一些优点,所以骡子开始从观赏生物,转变为载具类的家畜。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让驴和马交配产下骡子,一直是一个难题。再加上古代的马,往往是战略资源,是由国家管控的。只要国家不放开对马的限制,而骡子本身又不能自行繁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骡子的数量其实并不算多。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提问:既然骡子有这么多好处,难道古代官方就看不出来吗?为什么官方不主动繁殖推广呢?
这其实还真冤枉了古代的官方,也小觑了古人的智商。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其实还是在于骡子的特点不够突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骑兵到底是怎么战斗的?实际上,古代骑兵真正的战斗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骑兵利用速度欺负步兵,和步兵拉开一段距离之后,用弓箭进行射杀。几个来回之后,地方步兵估计也就死伤惨重,再来一波冲锋就能正面将其击溃了。另一种是正面冲锋,同时是利用冲锋时产生的强大惯性,给武器带来更强大的杀伤性,从而冲破敌方军阵,打败敌人。
而在这种战斗当中,骡子的几个优势并不明显,反倒是劣势相当明显。骡子爆发力不如马,冲锋的时候速度不够快,杀伤力明显不足。而且骡子相对温顺,一旦上了战场,开打之后很容易逃跑。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古代骑兵但凡能找到马,都会去尽可能地培养更多的马,而不是养骡子。
至于作为运输工具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不可替代,比如驴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优势不突出,而且繁殖又困难,古代官方自然不会大费周折去繁殖骡子了。有那个精力,还不如多养两匹马更方便。
不过,在唐朝中期的时候,出了一件事,稍稍改变了大家的认知。唐朝中期的时候,有个叫李希烈的节度使。李希烈早年曾在北方征战,知道强大骑兵的好处。后来李希烈被封为淮西节度使,也想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但问题是,淮西不产良马,马匹数量很少,根本没办法组织骑兵。所以李希烈急中生智,直接将麾下为数不多的马作为种马,开始繁育骡子。
最后,李希烈组建出了五千骡子军。这五千骡子军战力还很彪悍,后来李希烈公然反叛之后,还曾多次依靠这支骡子军,打败了唐朝军队。
李希烈后来虽然被部下反叛杀死,但他的这支骡子军,却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自那以后,官方也开始大面积繁殖骡子。但同时,骡子大多数时候还是被用来当做运输工具。只要有足够的马匹,大家都不愿意骑骡子上阵冲锋,毕竟骡子的缺点还是太明显了。
后来到了明朝之后,随着技术发展,再加上社会环境逐渐成熟,骡子才彻底被普及开来。但因为骡子速度差、最大载重能力低的原因,更多的时候还是被当做运输工具来使用。
不过,到了近代,传统骑兵开始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骡子反倒继续扎根于军中。因为很多地方地形条件比较差,靠现代工具运输,成本太高。反倒是用骡子作为载具运输,成本很低。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就曾向中国采购了大量的骡子,作为运输工具。再比如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就曾用骡子来运输军用物资。
总之,古代军队并非不用骡子,只是在大多数之后,骡子只是作为运输工具存在,而很少被应用于正面作战。骡子最大载重能力低、速度慢、胆子小等劣势,都使得骡子输给了马。只要有马存在,大家自然就不愿骑骡子上阵杀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