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娘的轿子有哪些讲究?新娘为什么要坐轿子?
2023-03-31
更新时间:2023-03-31 21:22:22 作者:知道百科
古代新娘的花轿有哪些讲究?新娘为什么要坐花轿?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结婚的时候,有着迎亲的环节,因为将媳妇接回来意味着就是进了自己家的门了,从此就成为一家人了,因此在古代迎接媳妇的方式就只能用花轿了。
对于这样的一个交通工具还可以分为很多种,在宋朝的时候,这样的一个习俗达到了顶峰,在这时候迎亲用的花轿,就为大红色,因为在中国人的眼中,红色代表着喜庆,红色代表着吉祥,就这样我们通常见到的轿子就是大红花轿。意思就是用红色来迎接这样的一门亲事。
然而这个花轿则是有着非常多的学问。
首先这个轿子也是有着这样几个叫法:亮轿、照轿、压轿这三种,其中每个说法其中也是有不同的讲究。
亮轿就是在结婚的当天一定要将这个轿子放在男方家的门口,意味着今天就要迎接新娘了,也是一天美好事情的一个征兆。而且抬回轿子的时候要放炮庆祝,这也寓意对于这门亲事的重视。
照轿的做法就是在吉时已到的时候,用一个油灯在轿子的周围转一转,这样的意思就是祛除周围的鬼神,也是有图个吉祥之意。当然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火盆在轿子前面,让新娘迈过去就是为了让之后的生活兴旺。
压轿就是要让一个小男孩坐在轿子里,避免来的时候,轿子里是空的,这也是一种习俗的说法。这三种则是迎亲时候,必不可少的三个步骤,也是图吉祥安康之意,有的地方更是将这样的一个习俗流传下来。
然而在古代这样的一个轿子并不是谁都可以坐的,比如离过婚的寡妇,如果再嫁的话就不可以坐花轿,取而代之的就是棉轿,这个棉轿就和花轿档次差太多了,外观相比就非常不同,没有花轿的亮丽,没有了迎亲时候的热闹。
因为在古代女人一生只能坐一次花轿,也是自己正室的体现。至于那些小妾和穷苦人家的女性就没有这么热闹了。这样的一个风俗也是对古代女性的束缚。
那么坐花轿的这个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轿子最早的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唐宋时,轿子只供皇室使用,或者由皇帝钦点的高官大臣才能使用,直到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轿子才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而轿子能成为娶亲用的花轿,还得益于清朝的乾隆皇帝。
清朝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南下江南。一天,乾隆在中牟县衙外面的一个池塘前面赏荷,巧的是,那天刚好有一支迎亲队伍从乾隆对面走来,披红挂彩,热闹非凡。皇帝在此,普通老百姓当然应该绕路走,以免打扰了皇帝的兴致,所以,县衙的衙役命令他们走别的路。但是,那天结婚的,是中牟县最有名的才女刘若莲。
若莲坐在毛驴上一听让自己让路,坚决不答应。衙役大声说:“皇上在此,小小民女快快让路。”若莲十分平静而又理直气壮地说:“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这良辰吉日,就是遇到皇上,俺也不会让路的!”
乾隆皇帝闻听这些话,心里暗暗称奇,他没想到小小的中牟县竟有如此有个性的女子。乾隆看了若莲一会儿,说:“你不让路也可以,但我有个条件。”若莲问:“什么条件?”乾隆说:“我出一副上联,你对一副下联,对完下联之后,你再作一首诗。如果你下联对得好,诗又作得好,我不仅不治你冒犯君王之罪,还让你坐我的轿子送你到夫家成亲,你看怎么样?”若莲听了乾隆的话,微微一笑:“一言为定,请出上联。”
乾隆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上联是:塘中荷花,疯蝶硬要采。”若莲听了上联,立刻对道:“画上仙女,狂生却难求。”乾隆一听,拍手赞赏说:“对得好!对得好!小姐,再请你以黄河岸边卧着的那个铁水牛为题,作一首诗如何?”
若莲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吟诗作画十分擅长。她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一首诗:“康熙令铸一铁牛,置堤镇水几十秋。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河水难进口,无绳勒索却昂头。牧童有力牵不去,千年万载永驻留。”
乾隆一听这首诗,大喜过望,他大声说:“小姐不仅容貌娴雅,气质超群,而且才思敏捷,诗情不俗,小小中牟能有此才女,真是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然后,乾隆亲自为若莲掀起轿帘,请她上轿,并御笔亲书“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几个大字,赏给若莲,以示褒奖。
从这以后,坐轿子的风俗就开始流行起来,女子大多就开始乘坐花轿成亲了。而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一顶花轿最称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衍生出上轿、起轿、喝轿、宿亲、翻镜、压街(颠轿)、落轿等一系列繁文缛礼,把整个送嫁迎娶活动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甚至直到一经结婚登记婚姻便受到法律保护的今天,仍有许多新娘认为不坐轿车便算不上正式结婚——这种送亲轿车,照例打扮得花团锦簇,其实就是传统花轿的变体。
以上就是古代新娘的轿子有哪些讲究?新娘为什么要坐轿子?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古代新娘的轿子有哪些讲究?新娘为什么要坐轿子?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