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反贪一开始是一场激烈的风暴,最后为何会草草了事?

更新时间:2023-05-13 13:16:17 作者:知道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代反贪,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代反贪堪称历代王朝巅峰时期,这样的风暴最后为什么会草草收场?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有完善的法律、可靠的监督体系,只是简单地采用野蛮、残酷的手段以暴制暴,并以维护王权为目的“廉明吏治”,只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一种畸形产物,终究是避免不了败亡的命运。

  回望中国的历史,无论是哪一个朝代,有作为的当权者都没有放弃过廉政、反腐的治吏,以便让国家的政治更清明,经济更发达,国力更加强盛。

  朱元璋作为明代的开国君王,他的治国方略中的重典治吏思想也是最有特色的一种,早期也的确起到了巩固朱家皇朝的重要作用。

  起因

  朱元璋与历代有跟脚的开国君王不一样,他出身草莽,是名副其实的平民皇帝。为了食物,他当过和尚甚至当过乞丐,在社会底层亲眼目睹元代的官吏贪财好色,互相庇护,漠视民间疾苦。所以朱元璋称帝后,便下定决心反腐治贪。

  明代初建时期,社会阶层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新旧地主间的勾心斗角极大地影响了封建秩序的稳定,甚至对王权有所威胁。为了防止统治阶层内部可能出现的政变,那么铲除异己、缓和阶级斗争、强化中央集权,采用重典治吏便成了极有针对性的方针。

  为确保新生王朝的稳固,确保政令畅通、内部稳定,从而有利于集中力量对抗北元势力、镇压农民 起义。因此,朱元璋采取了宽以待民与严于治吏相结合的制度。

  堪称最残酷的重典治吏

  在洪武时期,朱元璋所采取的治吏措施,无论撒网的严密、打击的程度、杀戮的广泛,堪称历朝之冠。在严刑酷法面前,大多数官员不敢恣肆妄为。经过长期的严酷斗争,一大批腐败的官员遭到惩处和打击,官场风气逐渐发生变化,吏治日趋清明。和历朝相比,朱元璋的手段体现了极其鲜明的特色,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烙下了时代的印记:

  朱元璋治吏的重点极其明确,在朝堂主要打击官吏结党乱政,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牵连而被处死的足有五万余人。 在野主要打击官吏贪赃科敛害民,对于贪官,往往处以身体酷刑:刖足、断手、阉割为奴枭首等不下三十余种。如公元1372年,对全国官员发起的大检查中,查出大批贪赃枉法的官吏,处死的不算,受刑后发配屯田的足有万余人。

  朱元璋在治吏中不论亲疏远近,从不姑息。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官拜大都督,在洪都保卫战更是立下赫赫战功;但因贪图享乐,荒淫无度,被朱元璋先是免职,后又斩杀。驸马都尉欧阳伦收受贿赂,纵容部下凌辱地方官吏,被朱元璋得知后处死。

  过犹不及造成的衰退

  朱元璋主持的廉政风暴,在经过早期野蛮、残酷的治理之下,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过后的巨大的负面作用,在慢慢体现的同时,更是将之前的所作出的成果蚕食一空。

  首先,治吏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稳定,《大明律》在洪武7年颁发后,又经过了洪武22年和洪武30年的两次修订。虽然有所完善并删改了许多重大刑罚,但又有意将它架空,另行制定《大诰》刚猛治国的方针,并申令:“今后法司只依《律》与《大诰》议罪。”

  而《大诰》里面所录入的案例,量刑,有着太多朱元璋临时发布的法令,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与《大明律》这部正式法典有着极大的冲突。由于没有一统的标准、尺度,令执法者常常无所适从,极大降低了法律的公正性。

  其次,缺乏一套完善、可靠的监督系统来约束、发现违法官员,出现了违法者逍遥法外,守法者蒙冤受罚的现象。在早期,朱元璋曾以读书人为御史巡查四方,结果这些御史却以此要挟地方官员,收受贿赂。

  此举失败后又以民间人士来实施监督,甚至有声望者可以捆绑害民官吏上京去督察院控告该官员,沿途如有阻挡刁难者,皆处死刑。这一法令出台,众多土豪乡绅以此要挟地方官员与其共同舞弊,而正常的司法程序也完全乱套甚至瘫痪,最后不得不除重大案件外,严禁越级申诉。

  在经过官、民都无法胜任监督的职责时,朱元璋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卫队士兵。于是,威震当世的锦衣卫便应运而生。

  但事实上,这些卫兵出身的锦衣卫,素质比官员更为低下,经常在地方时惹是生非,诬陷官员。监督系统的频繁更换,让弱不禁风的监督机制更加低效,造成大量的冤案、错案。因而令部分官员有着朝生暮死、及时行乐的扭曲心态,让贪污、腐败之风越演越烈。

  朱元璋在处置贪官污吏时,有时往往不遵守《大明律》的规定,受自己情感好恶影响 ,经常出现轻罪重判,无罪枉判的现象。这种法外用刑在重典治吏中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慢慢演变成朱元璋铲除异己、君主独裁的工具。

  无可奈何的谢幕

  朱元璋的治吏举措并没有达到其预想的效果,反而让官员与朝廷貌合神离,或是明哲保身、唯命是从;或是越加放纵自身去挑战法律的底线。

  在朱元璋死后,这场巨大的廉政风暴随即走向了终点,而明代也成为了历代王朝中贪污最为严重的王朝之一。

  朱元璋发起的廉政治吏有着极大的缺陷:贪污舞弊,横行不法是和封建官僚政治分不开的;所谓的“重典治吏”政策是以君主独裁为特征,最终必会变成君主进行独裁、铲除异己的工具之一。

  朱元璋将此寄望于短期行为,缺少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因而缺乏稳定的政策法规作支撑,暴露了欠缺周祥谋划、后期乏力的弊端。所以,这场轰烈的治吏之争,最后走向失败,也是在情理之中。

为您推荐

让宋朝军队头疼的象骑兵,实力怎么样?

  南汉的象骑兵你听过吗?实力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热带雨林产象,相对于猛兽,象性情温和,好驯服,体态魁梧,动作灵活,用于军事威力非常巨大,古印

2023-05-13 13:12

为什么诸葛亮晚年多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个算无遗漏的智慧形象,是蜀国的大脑。他在228年至234年时,数次北伐中原,却失败了,最后本人病亡于五丈原前线。他的北伐为何无法成功呢?下面跟趣历

2023-05-13 13:12

古代皇帝死前会让所有的妃子一起陪葬吗?妃子不想死怎么办?

  你真的知道皇帝和殉葬妃子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代皇帝驾崩之后,皇帝临死前会让所有的妃子殉葬吗?如果殉葬的妃子不想死怎么办?有没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

2023-05-13 13:12

卓敬的事迹是什么?姚广孝为什么劝朱棣一定要杀他?

  卓敬,字惟恭,明朝大臣,曾担任户部右侍郎。他是个有深谋远虑之人,曾秘密上疏朱允炆,劝谏他徙封燕王朱棣于南昌,然而并未被采纳,之后就爆发了“靖难之役”。他最后的结局

2023-05-13 13:09

如果诸葛瞻能制约姜维,蜀汉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景耀六年(263年),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当时钟会久攻不下,导致钟会已经有

2023-05-13 13:09

吕雉对刘盈做了什么?刘盈的英年早逝和吕雉有什么关系?

  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是刘邦与吕雉的嫡长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由吕雉吕太后强势辅佐,前188年去世,年仅23岁。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他早逝的原因吧。  刘邦和项

2023-05-13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