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蒲城!打卡时间博物馆,揭秘“北京时间”
2023-11-06
更新时间:2023-11-06 21:58:01 作者:知道百科
来蒲城!打卡时间博物馆,揭秘“北京时间” 在中国的南部,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镇——蒲城。这个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拥有一个让人着迷的博物馆——时间博物馆。尽管它不如北京时间馆那样闻名遐迩,但在这里,你将有机会探索关于“北京时间”的来龙去脉。随着时钟的滴答声,我们将踏上一段充满时间魅力的旅程,揭开“北京时间”的神秘面纱。
位于蒲城县金帜山东侧的时间博物馆,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改建而来。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以时间为主题的博物馆之一,展出大量与授时有关的工业文物展品,诠释了授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进程的深刻影响,自国庆节开馆以来吸引了7万余名观众参观。由授时台改建而来的博物馆
蒲城时间博物馆远离市区,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宪宗景陵相邻。下了高速公路经108国道,前往该馆的路越来越窄,平坦的路面两旁可以看见景陵的石人、石马、石狮子等石雕,顺着这些石雕的方向远眺,当看到山腰处矗立着身段高大的金属架时,便抵达了蒲城时间博物馆。
前往时间博物馆路两侧景陵的石雕
该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改建而来,授时台经历了短波授时和长波授时的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授时中心,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北京时间来自陕西蒲城”的原因。
蒲城短波台发射大厅
中国现代无线电授时,发端于20世纪初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新中国成立后,观象台天文和授时部分先由紫金山天文台管理,后由上海天文台负责。由于其地处东南一隅,信号不能覆盖我国全部领土,国家科委批复中国科学院开始筹建短波授时台。
经多方踏勘选址,最终选址在陕西省蒲城县唐宪宗景陵附近的金帜山上。蒲城短波授时台于1966年开始建设,工程代号为“326”,1970年建成,同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开始试播。
蒲城短波台陈列展厅一角
短波授时主要靠天波传播,授时精度毫秒量级,信号可覆盖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但缺点在天波传播过程中,因电离层不稳定会导致短波信号不稳定且精度不高。长波授时主要靠地波传播,授时精度在微秒量级,稳定性好,抗干扰强,信号覆盖半径一般在800至1200公里。
蒲城短波台陈列展厅一角
结合当时需满足卫星发射测控、国防试验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长波授时台1974年开始兴建,1975年小功率试验台建成,1985年大功率长波授时台全功率发播,1986年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代号BPL。长波授时台的建成使我国陆基无线电授时服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荣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蒲城短波台陈列展厅一角
至上世纪80年代初,基于时间比对工作收发讯等技术要求,以及授时信号监测和国际合作等需要,陕西天文台将天文观测、时间基准、研究机构和管理机关迁往临潼,蒲城成为以长短波授时台为主的陕西天文台二部。2001年改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
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旧址
蒲城短波授时台从1970年建成至1998年停用,28年间为国家国防试验、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1998年12月,新短波授时台在临潼建成后,金帜山老短波授时台结束历史使命,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旧址整体封存。
国家授时中心短波台旧址
2008年, “时间博物馆”(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旧址)被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2023年被评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沉浸式感受“时间从哪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2000多年前庄子感叹人生的时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缝隙一样,一去不返。怎样让曾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蒲城长短波授时台在新时代发挥出新的生命力?
“时间从哪儿来”陈列展
2023年,经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蒲城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总投资8012万元,占地面积81亩,历时3年打造的蒲城时间博物馆正式开馆了,昔日的短波授时台现在重新被赋予了新的职责,今天它以博物馆的新身份承担起了提升国民科学素质,传承科学家精神的职责。
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旧址
目前,蒲城时间博物馆包括博物馆主展馆和室外景观绿化配套设施两部分。主展馆占地21亩,在主展馆内推出了“时间从哪来——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台旧址陈列”和“寸尺光阴——计时发展历程展陈”两个主题展。两个展以“授时”为主题,集合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授时科技成果,展示了各自用途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原理等内容。室外景观绿化配套设施结合展览内容,设计了不同的科普教育、红色教育及研学教育课程的互动装置。
“时间从哪来”陈列展
“时间从哪来”主题展以科普教育、爱国教育为主线,主要以短波授时台天线交换开关、发射机组、小机房原物展陈,辅以授时发展历程、326工程选址建设、长短波授时介绍、北京时间由来等展陈,为游客全面介绍关于时间由来的历史和秘密。从无到有的蒲城短波授时台建设历程展现了老一代授时人的“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寸尺光阴”陈列展
“寸尺光阴——计时发展历程展陈”展示了从古至今各时期记录时间的装置及仪器,见证了人类对时间感知和记录的历史。该展区还展出了我国被载入世界科技史的重要发明“水运仪象台”的木质模型,“水运仪象台”由我国宋代天文学家苏颂研制,其中的擒纵器是钟表的关键部件,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水运仪象台模型
继承“326”科学家精神
国家授时中心蒲城短波授时台是在我国“缺人才、缺技术、缺经验”的情况下自主研制建设的。蒲城短波授时台是当时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缩影,老一辈授时人用毕生的心血书写了属于时间的传奇,凝结成了“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高尚“326”科学家精神。
参加研学的师生
昔日的授时台,今日的博物馆。如今在时间博物馆中,新一代的工作人员将这高尚精神继承下来,开辟了主题展览供观众参观,还开发了研学教育课程供师生学习。该馆室外景观绿化配套设施建设占地面积60亩,景观主要以时间为脉络,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施,将时间、空间与研学相结合,融合工业遗产与人文教育。
观展的观众
在馆内展现“24节气”时间互动装置前,从西安来的观众在体验之后表示“远远看上去,这个巨型的铁架很吸引人,特别是中间设计的‘滑滑梯’深受孩子们喜爱,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才知道这是表现‘节气’和‘流逝的时间’,非常有创意,值得多次打卡。”
24节气互动装置
作为陕西首家以时间为主题的博物馆,这也是蒲城短波授时台结束授时使命28年以来首次对外开放。2023年“双节”期间,时间博物馆门前慕名而来的观众已经排到了数公里外。经统计自国庆以来,该馆共接待了7万余名观众。
以上就是来蒲城!打卡时间博物馆,揭秘“北京时间”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来蒲城!打卡时间博物馆,揭秘“北京时间”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