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中秋月颂 (Sū Shì Zhōngqiū Yuè Sòng)
2024-01-25
更新时间:2024-01-25 08:56:13 作者:知道百科
中秋佳节,圆月当空,古人有诗云:“长空一鹤排云上,青天三万里,家在天边月在眉,共此灯烛光”。苏轼的《苏轼中秋月颂》正是表达了古人对中秋月的赞美之情。
他首先用“中秋”二字来形容这个节日的特殊性,中秋既指明了节日的时间,也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期盼。他言道:“半夜银河挂彩丝”,形容了中秋之夜的明亮夜空。他用“银河挂彩丝”将广袤的银河与轻盈的丝线相比,并通过对比明暗的效果,更加突出了月光的明亮与夜空的宁静。
接着,苏轼描述了古人赏月的情景。他说:“纵曾听说,大有可观。抱明月而长终,衽天心而盈脑。”古人赏月,不仅是单纯地欣赏月亮的美丽,更是在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他们观月不光是为了把握无常,更是希望能够融入宇宙的波澜壮阔中,与天地共鸣。
苏轼还表达了古人对于中秋月的思乡之情。他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通过“江月”与“人生”之间的对比,他表达出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便岁月流转,世事变幻,月亮的形状不变,但人们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江南的美景仍然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苏轼以颂扬中秋月的思想力量,作为文章的结尾:“中秋之月,胜迹已深悠久。今置取次,满目皆锦纶,运世出人伦”。他以运气得与世今人相望来表示,中秋月的魅力并未减弱,反而透过岁月的长河愈发璀璨夺目。他深知,中秋月的美丽超越了个体的感受,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