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模式的挑战与改进方向
2024-03-21
更新时间:2024-03-21 13:49:01 作者:知道百科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华为公司宣布将进军汽车行业,其独特的制造模式和技术优势将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华为造车模式融合了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流程,旨在打造智能、绿色、安全的汽车产品。然而,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华为还需在提升车辆性能、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以及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等方面持续改进,以确保其在汽车制造领域取得长期的成功和持续的创新。
当下华为造车的模式让人非常困惑,虽然官方公布了三种造车模式。但目前看,在造车这件事上,它既不是博世那种纯粹的零部件供应商,也非实打实的车企,而似乎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者两者都是。我今天要说的就是这种既不是又不是的所谓“智选”造车模式。最近,随着问界的突然火爆以及智界的发布热销,让人觉得华为在汽车圈势不可挡,只要和华为合作的车型就能火,不和华为合作的车企将被碾压。但真的会这样吗?其实,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和隐忧。
首先我要说两点,一、长期关注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是华为很多产品的用户,也一直支持华为,所以本文没有任何诋毁或看空;二、本文观点仅限当下,不适用未来华为造车模式的可能改变。好了,接下来我会说几点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参与讨论。
一、现象级的营销热度是否能持续?
有人说问界M7的热销和智能驾驶有关,其实不然。华为的智驾在之前极狐、阿维塔以及问界M5等车型上就已经搭载,但这几款车上市至今都不算成功。问界M7这次,其实还是一次教科书级的营销事件。它是借助了华为mate60的突然发布,让国人看到了突破芯片卡脖子的希望。当时各种小道消息说发布会公布光刻机信息,在全国人民满腔自豪感的关注下,问界M7发布,并且降价将基础款打到25万级别。注意,降价也非常重要!这才有了之后问界的火热以及数万订单。
未来还会有类似的事件用来做营销吗?恐怕很难,至少短期一两年内,不会再有突破芯片卡脖子问题这种能够吸引全国人民关注的事件。以后即使真的突破光刻机,情绪也已经被消化一波了。所以,不管问界还是智界,情绪流量会逐步消退,能不能持续热销还要靠自身口碑。
二、合作车企和车型多了怎么办?
随着汽车行业淘汰赛的加剧,会有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车企,希望抱华为大腿来摆脱困境。那华为要不要接受合作?
不接受的话,华为现有合作的车企和车型不能提供足够的产能让华为市占率提升到拿到入场券的水平。所以华为大概率会继续找更多的合作对象。
华为的这种模式,是从提供核心零部件到设计再到制造环节,甚至营销,全流程都参与甚至主导了。问界小升级一下内饰就花掉十亿。一旦合作车型多了,华为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投入研发?
研发还只是一方面,软件维护成本更高。现在买问界的大多是冲着华为的软件和智驾去的,尤其是软件和智驾的持续升级迭代。现在华为只有几款车需要维护,所以能够做到持续OTA更新。一旦合作车型多起来,光OTA这块就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
鸿蒙系统升级到华为系列手机上都需要持续一年分批推送。人命关天的智能驾驶软件更需要严格测试才能推送。特斯拉之所以只推出几款车,恐怕也是深知无力维护太多车型的持续更新迭代。
除此之外,合作车企多了,难免会兄弟相争。虽然大嘴说会让车型错配来避免冲突,但怎么可能做到呢。
三、华为的口碑是否会毁于销量上涨?
支撑问界品牌的是华为的口碑,是华为品牌的背书,而不是背后的车企。
之前大嘴说“华为”汽车质量好,没有一例自燃,但这主要还是因为销量太低。新能源车平均自燃概率就只有十万分之几,保有量太小没有发生自燃也是正常的事。
但后续随着保有量提升,使用环节的各种质量问题也会爆出来,包括自燃。另外,网络上充斥一些用户炫耀问界的自动驾驶视频,可以预见,这种不扶方向盘导致的事故以后也会不断出现。
之前销量低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生产环节压力小,所谓慢工出细活,品控容易做好。现在突然积攒了大几万订单,像赛力斯这种小车企很难应付。过去每个月只需要生产几百或一两千辆,现在要爬到一两万辆甚至更多。
这两天也爆出来赛力斯产能提升遇到问题,并不奇怪。毕竟,汽车是最复杂的工业品。原来一个工人每天干两三个小时,现在要12小时,难免会拧错螺丝!怎样在大幅提升产量的同时保证品质,这是个问题。
四、华为的基因是否适应汽车行业?
极度看好华为造车的人,认为华为在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行业的成功,会复制到汽车行业。事实真的会这样?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电子公司是苹果,无论软硬件还是设计,苹果并不逊于华为,为什么苹果迟迟没有涉足造车?
华为和苹果一样,本质上还是科技公司,强在研发和设计,而在制造尤其是汽车这样的重型制造业方面经验不足。一个月造几千辆车,和一个月造数万甚至几十万辆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投入几百亿研发,靠赔本烧钱打造一两个问界这样的样板车型是可行的,但要冲击百万年销量跻身一线车企,并非易事!
最后总结一下,问界M7标志着华为在汽车行业取得了一个突破口。但也并非很多人吹嘘的那样,只有和华为合作才能生存,华为造车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另外,很多人和我一样,希望比亚迪和华为合作造车。但我在2021年的文章《为什么比亚迪不可能和华为合作造车》中已经详细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不可能合作。
预告:关于华为高层为什么一再强调不造车,但事实却和下场造车无异。华为造车对国内车企尤其是比亚迪,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比亚迪为什么能够不惧华为,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讲述。
原创码字不宜,希望大家关注、点赞、转发!
以上就是华为造车模式的挑战与改进方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华为造车模式的挑战与改进方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