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七大经营管理思维

更新时间:2024-04-25 13:13:01 作者:知道百科

宋志平是中国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他提出了七大经营管理思维,包括"有所为有所不为"、"百炼成钢"等重要理念。这些思维帮助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加高效和成功,成为中国管理实践的重要参考。通过这七大经营管理思维,宋志平助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创新,展示了中国管理者在世界舞台上的能力。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宋志平

企业最大的核心专长是企业家特有的思维模式和灵感

文 | 刘秉君

来源 | 华夏基石e洞察

《稳健经营》是企业思想家宋志平先生2024年3月出版的新著,也是作者出版的第23部著作,该书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此前出版的《企业心语》、《新机与新局》两部文集式著作,构成了他的《文集三部曲》。本书汇集了作者从2021年到2023年公开发表的文章、参加活动演讲、讲座交流的文稿50篇,全面反映了从疫情防控到疫情转段、从经济三重压力到经济艰难复苏、从攻坚克难到高质量发展这三年来作者对中国企业如何稳健经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了作者稳健经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的思想成果。

宋志平新著《稳健经营》与《文集三部曲》

全书36.8万字,包含资本的力量、企业的改革、从管理到经营、高质量发展、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五个篇章,每章10篇文稿,合计50篇,作者在书中运用了科学化、体系化的治企思维,对稳健经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所形成的稳健经营思想成果,必将对中国企业界运用治企思维,做好稳健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企业领导干部提高治企思维能力,全局性、整体性做好稳健经营的新指引。

对于企业家思维的重要性,宋志平有其独到的见解:“企业最大的核心专长是企业家特有的思维模式和灵感”。综观《稳健经营》全书,宋志平不仅提出了企业稳健经营的新思考、新观念,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新锐的思想,进一步体现了他的七大治企思维能力,更展示了他做企业四十年奋进历程中所形成的独有的治企思维体系。

谋得远的战略思维

何为战略,战略就是指导企业着眼未来的行动纲领。何为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就是把握宏观大势,解决方向、道路问题的意识活动过程。宋志平认为:“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同理,战略思维更是企业领导者的头等大事。宋志平战略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善于把握宏观趋势;二是善于选对战略方向;三是善于找准战略道路。

在此基础上,他更善于将趋势、方向、道路三大战略要素结合起来进行深度思考,养成了自己有特点的战略思维能力。本书中所描述的中国建材的战略发展,就是基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水泥占建材70%GDP的宏观大势,确立了大水泥、大建材的战略方向,选择了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的战略道路,进而推动中国建材实现了大转型、大升级的战略胜利,也体现了宋志平是一位具有谋得远的战略思维的企业大家。

同样在本书《低碳时代的企业战略调整》一文中,作者又是基于碳达峰、碳中和预计投资达136—400万亿的大势,对企业现在怎样调整战略提出了提出五“要”策略:一要把低碳化、“双碳”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二要积极稳妥推进低碳化的进程;三要加大技术创新;四要加快低碳化技术转型;五要积极探索低碳化生产经营模式。这种将企业战略融入国家战略,基于未来做好当下战略调整的论述,对于企业把握未来趋势,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具有深刻的启示。

从宋志平战略思维中,可以获得三点启示:一是要善于把握宏观大势,把宏观大势、行业走势、企业所能结合起来思考企业战略问题;二是要选对战略方向,做对的事;三是要找准战略道路,把事做对。企业家们应做一个具备谋得远的战略思维的企业领导者。

看得通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在思考企业问题时按照以史为鉴、贯通古今、继往开来为原则的意识活动过程。宋志平历史思维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善于从国外经济发展历程中引发思考。书中从17世纪阿姆斯特丹证交所挂牌的历程引发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考;从爱迪生140多年前只重技术+资本,最终这位科学家+企业家只好退出通用电气,引发对管理的思考;从7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引发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从德国、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遇到的难题引发对产品到品牌的思考。

二是善于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引发思考。书中从清朝的山西票号银股、身股引发对激励机制、共享机制的思考;从近代爱国企业家张謇、卢作孚的情怀引发对企业家家国情怀的思考;从大庆王铁人、步鑫生、张瑞敏、任正非等创新和为国家创造财富者身上引发对企业家精神的探索。

三是善于从改革开放后国企改革的实践中引发思考。书中从1986年邓小平向时任纽交所董事长送50元面值“飞乐音响股票”引发对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发展意义的思考;从80年代放权让利、承包制、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历程中引发对如何深化国企改革的思考;从北新建材、中国建材、国药集团改革的历程中引发对机制革命的思考。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从本书和宋志平运用历史思维中,可以获得三点启示:

一是善于从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中看问题。要深刻领悟中外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找准与当前经济发展的联系;二是要善于从中外企业发展历史中看问题。找准与当前企业发展之间的历史联系;三是善于从中外企业家人生道路看问题。悟出家国情怀与企业发展和企业家精神的联系。企业家们应做一个具有看得通的历史思维的企业领导者。

突得破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对突破自我,破旧立新问题进行思考的意识活动过程。什么是创新?宋志平认为:“创新就是新组合的产物”。本书中,关于创新的论述贯穿全书,还专门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的逻辑两篇文章论述创新问题。结合书中案例和作者做企业实践,宋志平在企业创新思维和实践方面主要呈现四个特征:

一是做加法。他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公式,并在此思想指导下,加出了1000多家企业,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还多次提出“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创新组合模式;

二是做减法。在“两材重组”后,为了防止大企业病,他采用减机构、减层级、减冗员的一系列措施,进行组织创新,实现了机构、层级、人员的精简,打造了一个体健身强,精干高效的集团总部,有效的防止了大企业病的发生。

三是做乘法。他聚合国家经济发展大势、资本市场看好建材行业的势头、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联合重组市场机会,系统化聚势整合,形成了企业发展的乘积效应,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四是做除法。破除守成意识,在水泥等老建材产品如日中天之时,进军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新材料市场,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企业,构建出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形成了持续创新与颠覆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局面。

宋志平运用创新思维解决企业创新问题对我们具有五点启示:

一是做加法,不断增加有利因素,做好持续创新;二是做减法,不断克服不利因素,做好组织创新;三是做乘法,不断聚合机遇资源,推动跨越创新;四是做除法,破除固步自封意识,勇于颠覆创新;五是做组合,打出加减乘除的创新组合拳,推动系统化创新。

看得全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思维就是在解决某一问题时,不是孤立、局部地看问题,而是把它当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和系统来处理。也是企业家解决整体和局部,时间和空间问题的意识活动过程。

宋志平认为:“企业身处一个大系统中,要研究系统本身,把大事小事结合起来去思考。就像魔方有六面,只盯着一面是不行的,要站在全局思考问题”。他在运用系统思维方面,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善用整体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就是将整体置于首位,全面看问题的思维。《稳健经营》这部书,就是一个运用整体性思维,把稳健经营作为整体抓手,全面认识、分析和解决稳健经营问题的系统性思想成果。全书将哲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理论原理,与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结合起来,将三年来精选的50篇文章,通过归类整理为一个稳健经营思想整体,以资本的力量、企业的改革、从管理到经营、高质量发展、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为五大力量支柱,搭建起了整体性特征十分明显的稳健经营思想体系。

二是善用要素性思维。要素性思维就是将与某一事物相关要素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发挥各要素作用的思维。在《从管理到经营》一文“我的经营实践”一节中可以看到,作者将繁杂的企业经营工作,归纳为战略选择、资源整合、资本运营、集成创新、机制创新作为五个重点要素,通过“经营”这一总要素,建立起联系,并对每一个重点要素所做的工作进行阐述,对企业领导者在思考经营问题时兼顾各要素工作,防止顾此失彼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三是结构性思维。结构性思维是在面对企业问题时呈现出整体性、有序性、组合性特征的思维;而非结构思维往往是呈现出零散性、混乱性、拼凑性特征的思维。“三精管理”就是宋志平运用结构性思维建构的集经营与管理为一身、效率与效益相结合、内功与外功兼修的企业工法,也是一个运用结构性系统思维建构的系统工程。“三精管理”由“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这“三精”构成,每一“精”又有四个“化”,每一个“化”后又有四个方法,形成了“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的管理工法体系。不仅适用于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大多数经营性企业,不光对管理层有用,对基层干部也非常有用。

宋志平运用系统思维解决企业问题的做法,对我们有三点启示:

一是要树立整体性思维。从整体驾控经营管理全局;二是要具备要素性思维。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三是要具备结构性思维。使结构既稳定又合理。在具体运用中要实现从解构——理解别人已有的模型结构,到用构——使用别人已有的模型结构分析企业问题,再到建构——建立自己的系统性模型结构的“三构”升华。

控得牢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面对企业问题时,严格以法律、法规为基准的意识活动过程。有道是:法治不牢,地动山摇。企业领导者的法治思维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大事。

宋志平说:“要敬畏法治”。他的法治思维在本书中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系统化思考法治问题。本书中有一节专门阐述“法治化”问题,对近年来资本市场法治化的进程与市场化的关系进行阐述。

二是以法律、法规、政策为前提思考企业问题。文章中经常引用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为阐述问题的依据,如:《上市公司准则》、新《证券法》、新《刑法》、《公司法》、《“十四五”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等,把法律法规作为思考企业问题的基础。

三是高度重视法治化的基础作用。宋志平在书中提出:“如果没有法治化跟上,市场化是不太容易进行下去的,我常想这个问题,正确的市场化、资本的市场化是建立在法治化的基础上的市场化,法治化做好了再尽可能市场化,市场就会繁荣”。这段论述进一步强调了法治化是市场化的基础,法治的基础不牢,市场化就难以实现。

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意为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同样,法治也是治理企业的基础。宋志平法治思维对于我们有三点启示:

一是企业领导者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做到依法治企,夯实企业法治的基础,绝不碰触法律的“红线”;二是要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企业规章制度;三是要育文化,构建风清气正的企业法治文化环境。

兜得住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对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结果的意识活动过程。

宋志平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提高抗风险能力”。如何认识风险和防范风险,他在书中对企业风险的四种类型及防范方法做了精辟的论述:“一是周期性风险:经济有周期,行业也会有周期,做企业不能光想往上走,还要考虑周期下行怎么办。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一定会经历很多次的经济上行和下行;二是资金链风险:企业不管出什么问题,最后总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要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三是大企业病风险:大企业病有六大症状,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士气低迷、效率低下、投资混乱、管理失控。大企业病就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企业里的体现,注意不能得大企业病;四是经营决策风险:我们爬过一座山可能需要10天,掉下去可能只需要10秒”。这段对于风险分类和防范方法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宋志平的底线思维意识和水平。

宋志平运用底线思维对我们具有三点启示:

一是战略性风险,建好决策机制绝对不能发生。要深入研究经济周期,防止在经济下行情况下,误判形势,盲目决策投资,进而导致企业出现战略性风险;二是战术性风险,严格流程管理严控防发生。要建立企业严格的流程管控,防止因个别人越权从事,导致风险的发生;三是偶发性风险,构建体制、机制从容做应对。企业一旦遇到风险,要形成事前预警、事中应对、事后完善的系统化体制机制,防止缺乏反应机制,引发更大的危机。

理得清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形式,是指导人们获得一系列规律性认识的思维。辩证思维可以让我们一分为二、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探寻规律。

宋志平说:“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他在做企业四十年的实践中,以及本书中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善用“两分法”。所谓两分法,即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企业中出现的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宋志平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思考问题。当问题摆在面前时,有的人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没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性,这样做出的判断容易失之偏颇”。书中在论述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何提升价值时强调:“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公众公司意识,加大和投资者的沟通,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一方面”、“另一方面”,正是“两分法”的典型运用。书中还有很多运用两分法认识、分析企业问题的实例,读者可以深入品读。

二是善用“重点法”。所谓重点法就是指企业领导者面对企业诸多矛盾时,找到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牵住解决企业问题的“牛鼻子”、工作重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宋志平说:“处理问题要拿得起,放得下,有取有舍、当断则断、抓主要矛盾”。本书中在“中国建材的经营——战略选择”一节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宋志平到中国新型建材(中国建材前身)上任时,面对着法院封账、职工上访、企业关停三大生存问题,按照常规是要先解决生存吃饭问题,但宋志平一方面处理日常工作,另一方面邀请各界专家召开战略研讨会,这种“饿着肚子研讨战略”的做法,曾引来了一些人的疑问。但这正体现了他作为企业家在“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中,抓住了“发展”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能力,牵住了企业经营发展的“牛鼻子”,推动了企业走出生存危局,实现了战略性胜利。

三是善于探规律。探规律就是从企业发展变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发,通过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总结、归纳、把握企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宋志平说:“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把握了这些规律和相通的道理,就能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他还认为:“做领导,归纳、总结的能力非常重要”。宋志平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企业经营管理事物归纳、总结出了许多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他所著的《经营30条》、《三精管理》等都是运用“经验归纳法”,把做企业的经验和体会,通过规律性总结归纳,上升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业界引发了非常好的反响。他在本书《企业领导力建设》一文中,对领导力做了非常经典的归纳:“六大领导力”,即学习力、创新力、决策力、影响力、组织力、担当力;“四精五有”:即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权、精心交友;有学习能力、有市场意识、有敬业精神、有专业水准、有思想境界;做好国有企业的“三大法宝”:党的领导、企业家精神、经营机制。此类经典归纳的规律性表述,全书处处可见,充分体现了作者运用归纳方法探寻领导力和企业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十多年前,宋志平所提出的 “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和“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改革创新模式,被业界广泛推崇,时任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赞誉宋志平具有“好彻底的归纳能力”,足可见其用归纳思维探寻企业规律的能力。

宋志平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分析、解决企业问题的做法,对企业领导者具有三点启示:

一是善用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做到全面、辩证、联系、发展的看问题;二是善用重点论,牵住问题牛鼻子。做到了,企业领导者就能在企业纷争中统一思想,稳定军心;三是善于探规律,正确运用归纳总结方法。通过不断总结归纳,产生新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经营管理新的思想成果,提升自己,启迪他人。

总之,企业各级领导者可以通过阅读宋志平的《稳健经营》,深入学习领悟作者治企的思维奥秘,全面、准确掌握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一个具有科学化、体系化治企思维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为做好企业稳健经营,探寻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宋志平七大经营管理思维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宋志平七大经营管理思维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博鳌论坛:ESG体系加速发展,上市公司面临更严格披露要求

近年来,随着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上市公司在披露ESG信息方面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第二十一届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者就ESG体系加速

2024-04-24 17:15

彭华岗会长率队赴江苏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第三方评估调研

本次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第三方评估调研工作,由彭华岗会长亲自率队赴江苏展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将全力以赴,深入调研,为国企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相信通过我们的

2024-04-24 17:03

黄奇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比重和基本运作模式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功能包括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24-04-24 16:21

彭华岗:发挥平台作用,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平台作用愈发凸显。作为载体和连接器,平台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整合空间。发挥平台作用,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

2024-04-24 16:20

潍柴动力迎来上市20周年:改革创新与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

潍柴动力迎来上市20周年,为庆祝这一重要的里程碑,于近日举办了改革创新与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回顾了潍柴动力在过去20年中所取得的辉煌

2024-04-24 16:19

贝莱德减持800万股 苹果三季度未受冲击 特斯拉“偷着乐”

最近贝莱德公司减持了800万股苹果股票,引发了市场的一些猜测和不安。然而,苹果公司在第三季度财报中依然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业绩,显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强劲表现并未受到贝莱德

2024-04-24 15:43